063 |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三)
作者:苑默文 (原文發佈於2021年9月12日)
在最近的新聞和社交媒體中,人們關於阿富汗局勢和事務的討論十分熱絡,但所談內容容易落入空泛,又太頻繁地表現出東方主義視角、偏見,以及自身政治光譜的有意投射。實實在在涉及阿富汗的地理環境、人文歷史、地緣政治的討論卻十分罕見。
這一系列的短文,希望分享我所知、所認識的阿富汗,從食物、藝術、文化的角度,也希望可以得到更多討論與指教。這篇文介紹幾本我讀過、或翻譯過的出色書籍,我們一起,多打開幾扇對阿富汗和周邊的中亞地區的了解之窗。
第一本書籍是廣場出版在2017年出版的《中斷的天命》,這本書的作者 Tamim Ansary 是位在阿富汗長大的阿富汗裔美國學者。雖然這本書並不是專門寫阿富汗,但是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以算是一本進入穆斯林議題這個陌生領域裡的必讀書籍。
這本書最大的好處是,它的語言平易近人,是在911事件後,作者寫給普通人的通俗歷史書籍,介紹穆斯林如何一路發展而來。此書從西元七世紀之前的亞洲西部說起,一直講到2001年,貫穿了影響穆斯林世界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涉及了許多專有名詞和概念。對於我們而言,最可以用功的地方,就在於這些華人社會之前接觸甚少,人云亦云、卻不知其所以的許多基本概念——在某些電視或紙媒中,我們甚至還不時看到上個世紀的「回教徒」、「回教」等不合時宜的叫法。
通讀完這本書,讀者通常會對穆斯林社群的理想和歷史發展有大體的認識,也對例如教派衝突、哈里發、瓦哈比主義、伊斯蘭主義等必要概念有了常識性的了解,有助了解今天穆斯林世界的新聞熱點事件,這也是進入理解階段的先決條件。對這本書的內容有所熟悉,能奠定了解穆斯林世界事務的基礎。所以我認為,《中斷的天命》是中文讀者了解穆斯林世界事務的一本必讀書。
第二本書是貓頭鷹書房2018年出版的《伊斯蘭新史》。這本書的程度略微深於《中斷的天命》,但是針對一些西方世界感興趣的話題,比如女性議題、恐怖主義等等,這本書也有非常公允且專業的討論。如果說《中斷的天命》是一篇連貫如水的故事,《伊斯蘭新史》更像是一本易於提綱契領的教學綱要。它十分適合有的放矢的專題閱讀。如果能把這兩本書中的內容都有所了解,那讀者可以說就具備了討論和研究伊斯蘭問題的基本前提條件了。
本文想要推薦的第三本書名叫《沒有規則的比賽》(Games without Rules: The Often-Interrupted History of Afghanistan,暫譯),我接受台灣出版社的邀請,正在進行這本書的翻譯,希望在明年初可以上市。這本書的作者也是 Tamim Ansary,談論的正是他的祖國阿富汗近幾百年來的紛爭。
作者在這本書中有一個重要觀點:阿富汗因為沒有規則,因此不可以被整合,卻也因為沒有規則,而不可戰勝。這就像是中亞各個族群共有的一項運動「叼羊」(註)一樣,只有目標:羊,沒有規則。阿富汗就像是那隻羊,它的悲哀處境也在這裡,它成了大國博弈的競技場,但大國競逐的是比阿富汗本身更大的戰略意義。作者在書中也講述了局外人不易了解的阿富汗複雜的內部鬥爭,以及美國遲早要從阿富汗退出的前景。
希望本文中提出的這幾本書可以加深大家對穆斯林世界的了解和對穆斯林的共情。如果對物質文化還有興趣的話,結合上星期的和赫拉特有關文章,讀者還可以閱讀聯經出版的《大英博物館裡的伊斯蘭史》,裡面有實物和背景知識的講解,更有利於直觀地對穆斯林世界有所感知。
祝大家開卷有益,閱讀愉快。
註:「馬背叼羊」是種盛行於中亞的運動競賽,多名參賽者騎在馬背上爭奪一隻死羊,將羊隻投入預先畫好的圓圈中即算獲勝,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規則,因此搶奪過程經常出現推拉、打鬥,重傷者也在所多有。
世界走走原創文章/報導目錄(生成中)
- 長榮海運29年前另一樁海上意外
- 有刺客!一位幾乎改寫人類歷史的「愛爾蘭瘋女人」
- 為何歐洲男性政治人物打疫苗要拍半裸照?
- 南海不是中國的!從國境之南的曾母暗沙談起...「曾母」究竟是誰的媽媽?
- 血汗海灣:石油富國的「現代奴隸」
- 「壯陽神鳥」如何成為「外交工具」?
- 破碎的夢土:歐洲國家利用高科技工具監控難民
- 華府最有權勢的「Joe」除了Joe Biden,還有這位Joe Manchin
- 台灣新朋友索馬利蘭成中東富國戰略布局關鍵角色
-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 創設少子化大臣18年,大和民族卻越生越少!談談日本少子化政策失敗的幾個原因
- 美國中餐館用的「雜碎字體」有種族歧視?
-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上):當她們的子宮被放大檢視
-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下):在這座島成長的新二代、舊八代
- 是誰住在露營車裡:以車為家的「游牧人生」在台灣可行嗎?
- 藝術不再「打高空」:一座讓種植園勞工掙脫貧窮宿命的美術館
- 戰雲密布的海峽、危機四伏的運河,從兩段歷史看台灣的命運
- 摩登家庭:誰說婚姻一定要有「愛」?她們選擇和好友結婚去
- 推動雙語教育的台灣來看看瑞士的英語煩惱
- 半封城生活:防疫下的家庭關係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 居家防疫是種「特權」:那些無法WFH、被迫WAH、沒有家的人們
- 當無國界的病毒遇上有國界的疫苗──「疫苗民族主義」禍延台灣
- 我與新冠病毒共處一年半的經驗談: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 防疫生活「心」指南:新冠時代如何照顧精神健康?
- 台灣成中國「疫苗外交」戰場
- 台灣人的疫情時差報告:這一次,世界示範給我們看
- 疫情時差報告.紐約篇:封城之下,被圍困的關係與慾望
- 世紀爭論的由來:鳳梨可以放在披薩上嗎?
- 緬北血翡翠:漫長軍事獨裁下,底層人民只有這個卑微願望
- 你我打疫苗對抗傳染病,要感謝300年前一位拿兒女做試驗的勇敢女性
- 疫情職涯考驗:30歲,他在越南替台商跑業務,她在美國當飛行教練
- 拍A片伸張女權?瑞典導演艾莉卡・拉斯特的「女性主義A片」之路
- 又綠又台:德國下一位總理還是「她」?
- 萬物皆可「訂」:疫情拉抬的訂閱經濟來襲,你也剁手手了嗎?
- 毒品使用者可以「正常生活」?美國這位大學教授要你相信
- 80年前歷史慘劇讓立陶宛更捍衛自由
- 矽谷之祖,亦是矽谷之恥!諾貝爾天才的「失敗」人生啟示錄
- 疫情結束後,「辦公室生活」是上班族唯一選擇嗎?
- 能拯救世界的超級食物?全世界都在瘋海帶
- 中共建黨百年:出生註定階級命運,「社會主義」真相是不平等
- 疫情時差報告:走過沒有疫苗時的巴黎,與超佛系防疫的瑞典
- 疫情時差報告:他見證5%人口感染仍樂觀的阿曼,她從杜拜「逃亡」到放下恐慌
- 東京奧運為什麼不取消?其實決定權不在日本手上
- 東京的第三場奧運夢
- 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 林月雲,第一位挑戰奧運的台灣女性跑者
- 呂頻:吳亦凡被刑事拘留,女權主義者應該慶祝嗎?
- 東京奧運閉幕,回顧7位女子選手的傳奇時刻
- 韓志瑛:我為什麼在南韓發起 #女性短髮運動
- 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
- 聖文森駐台大使柏安卓:我的結婚誓詞沒有「服從丈夫」這句話
- 從BBC紀錄片,看帝國夾縫中的阿富汗兩百年
- 塔利班再臨:女性重返黑暗年代
- 48年人生、42年戰爭:阿富汗女孩的悲傷綠眼睛
- 江懷哲:在《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有台灣與日本的距離
- 被塔利班懸賞的阿富汗獨立女子樂團:「身體不是用來藏的」
- 新冠肺炎教我的民主第一課:疫苗公共化
-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一)
-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二)
- 舉報墮胎有錢拿、Uber司機也受罰?德州墮胎法案上路一週記
- 閻紀宇:天荒地變二十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