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華的最後一場棟篤笑,也是成了香港人的最後一場發洩
香港,勝在有子華神。
前幾晚終於睇看了黃子華的尾場show。童年時早已懵懵懂懂的聽說過黃子華,但真正認識到他,還是得說起五年前的《My盛lady》。對,就是那一套在黃子華的劇中不算太出色,但最後令他拿了影帝,並且開始慢慢升上神台的TVB電視劇。
雖然如此,這套劇也是有他獨特的「黃子華特色」,是我在其他TVB劇中從未見過的,所以它一下子就激發了當年初中時中二病嚴重的我去瘋狂的找他的棟篤笑、電視劇、甚至說實話有點爛的電影來看。我驚訝原來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這種嘲諷生活荒謬的表演方式,層層到肉且苦中帶樂。回望九七前的棟篤笑,當時的香港,我們竟然還能笑得出來。我們仍然可以用紙醉金迷,用炒樓,麻醉自己來去面對回歸。皆因那時候的香港,仍有資本去自傲同包容各種社會價值。
但這一次呢?
在31/7的尾場,黃子華的每句話仍然一針見血的指出當前社會的弊病,但不同以往的是句與句間的停頓,滿滿的充滿著無力感,迷失感。我們都不知道「跟住去邊度」了。社會充滿著仇恨,說一句喜歡某套電影,也可能被網上素未謀面的人咀咒下地獄。
也許舊時的香港未必真的那樣好,但起碼我們仍然相信「面斥不雅」這四個字。
我羨慕坐在我朋友前面的男士,能夠在show後毫無顧忌的哭,因為我連哭也哭不出來。更甚,我妒忌滿足於現狀熱愛韓星,擁抱大陸綜藝同電視劇的朋友們,每次看見他們,我都覺得我是在自尋煩惱,鑽牛角尖。
「以前的政治笑話,再放出來,大家都笑不出了。因為,一切成真。而我們,也沒有笑的餘裕。」
在社會轉變的洪流中,我們這些擁抱自己既有價值,懷念舊香港的人,要認清一個現實,就是香港再也回不去過去了,現在的香港,早已從英國的殖民地轉會到中國了。
有人說要是忍受不了的話就去移民,無人逼你們留在這裡當中國人。但另外一個地方真的是我們的家嗎?我只是想做一個香港人而已。但對不起,在這個時代,黃子華的show尚有金盤反口的可能性,中港融合是多少無謂的民主運動港獨思潮都阻止不了半分的趨勢。正如子華神在《秋前算賬》說:在一個強弱懸殊一面倒的關係裡,強的一方隨便向弱的一方讓一小步,後果不堪設想。
黃子華完show了,但香港呢?對不起,融合的思潮是不會完的。我們這些不知道跟住去邊度的人,注定迷失。
PS:說實話黃子華九七年前的棟篤笑,在Youtube 上的點擊率竟然遠不及千禧年後的多,真的是滄海遺珠。我個人認為九七前的棟篤笑命題廣度更大推論也更深入,特別是《秋前算賬》和《跟住去邊度》,所探討的身份認同和存在意義問題絕對我們深思。但這次棟篤笑大有回勇,甚至超越他們的氣勢。若然黃子華就在此高峰停下,雖然未嘗不是一個見好就收,令人記住傳說的方法,但這肯定是香港人的重大損失。期待子華神金盤反口的一刻。那笑聲即使有多苦澀,也肯定比默默流淚好。
[寫在2018-08-04,原文發於香港獨立媒體網絡。那時候還沒與想到,香港一年以後會發生這麼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