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我想說的是...】DAY 7/100:為何我要開設圍爐訂閱?(附植入宣傳)
從2015年在Facebook開設自媒體以來,不知不覺,原來已經寫了超過六年。基於本人的工作也跟文字有關,所以這些年來,名副其實在日以繼夜地寫。
今年年頭,因為社交媒體大遷徙,以及整體大環境的改變,稍微整理了自己的寫作計劃,想投放更多心力在新平台Patreon身上,或者該說是「需要訂閱才看到完整內容」的寫作之上。
一方面自然是希望印證「文字有價」,另一方面也是在於某些內容不便公開。不方便的原因,除了因為比較敏感,或來自不可抗的外在因素外,還有是自己想寫些相對個人的感受和軼事,不太想「地球Post」讓所有人都看到。
所以,就有了「搬家」到Patreon的念頭。
不過,既然這篇文章是放在Matters,斷不會只宣傳其他平台的東西。
話說最近重新整理以往的文章時,忽然想到可以將Patreon的訂閱方案,與Matters的「圍爐」計劃結合,同步進行且互不相沖,因為會用Patreon的讀者不等於會瀏覽Matters,相反亦然;而且兩者的共通點,都是為了讓讀者付費訂閱有價值的東西。
於是,想到不如也在Matters這邊,嘗試發展一下「圍爐」的平台,看看最後能夠走得多遠。
其實好幾個月前,已申請成為「爐主」,當時的想法是跟Patreon分拆兩邊寫,這裡主力寫「城市慢遊日誌」的步行日常,那邊則分享各類型文藝相關的文章。
後來發覺實在分身不暇,無法兼顧兩個訂閱平台,且得來的反應也不理想,就想嘗試在這邊的「圍爐」,同樣透過文藝內容作招徠,以略低於Patreon每月訂閱收費的門檻,為Matters讀者提供另一版本的TIER,看看大家會否對這種文化閱讀體驗感興趣。
在此植入宣傳一下,本人在Matters的全新圍爐「文化慢遊者」,歡迎訂閱。至於訂閱後看到甚麼內容,請容筆者在下文再作解說。
👉「文化慢遊者」圍爐連結:https://matters.news/~culturalwalker
一直以來,其實也經常糾結於如何在免費與課金之間取得平衡。
最近重新整理自己寫過的東西,除了感嘆時間流逝之快,反思一下這些年來做過的事外,同時也對當下正身處大時代的風眼,百感交雜。
花了相當的時間,將過往的文章幾乎重讀一遍,著實是個頗費功夫的過程。隱藏了一些文章,箇中原因無需言明,也有某些文章,連自己都不曾記得如此寫過。
這種徒勞的感覺,有時也禁不住令人思考,到底這些文章的存在意義是甚麼呢?
也是類似的原因,當初才有「搬家」到Patreon的想法,希望讓讚好過本人文章的讀者,能在新平台圍爐再聚。
然而,如何讓大家認為內容值得訂閱,也令自己信服所寫的文字,能為願意真金白銀課金的讀者們,提供相對exclusive的閱讀體驗呢?這些都是筆者常常會思考的問題。
反覆以各種方式,在Patreon這個訂閱平台試行將近一年後,讓筆者想到在「文化慢遊者」的圍爐,如何能為讀者提供exclusive閱讀體驗的元素,大家有興趣可繼續看下去:
👉全文優先閱讀📖
坦白說,時間心力有限,未必每篇也能做到exclusive,但長篇文章的完整內容,之後將會優先在圍爐發佈,讓訂閱讀者先睹為快;
👉不方便公開的隨筆散文🖊
除了不可抗的原因而刪掉的文章外,過去其實很少從個人角度出發寫文,主要因為想與本身從事的文藝工作稍稍分開,不過最近這種心態有點改變,之後想嘗試在圍爐分享更多與工作日常相關的文藝二三事;
👉其他相關文章📝
試行Patreon一年,逐漸摸索到定期會寫的欄目,每個月平均也穩定地產出10-15篇文章,承接前文,訂閱這個圍爐可以讀到的內容包括:👇
🎧【2021廣東歌】
✍廣東歌再次引起大眾關注,這個系列會每周定期發佈,分享個人最近在聽的2021年度廣東歌;
📹【訪談後記】
✍訪談對象包括各類型的文化工作者,例如音樂人、插畫師、文創者等,另附日常訪問工作後的雜記,寫點小感受與訪問軼事;
💠【MIRROR多面鏡】
✍從不同認識的人身上,聽過不少關於男團MIRROR的評論。這個系列,會整理自己所接觸的男男女女如何看待MIRROR,嘗試探究一下這個流行文化現象;
🎬【影視雜談】
✍任何影視音樂相關的分享,主要包括港產熱話、日劇雜談、影集觀後感,以及本地演唱會/舞台劇的現場手記;
✏【日常隨筆】
✍興之所至,隨心而寫,長短不限,題材不限,想到就寫;
🚶♂️【城市慢遊系列】
✍以雙腳慢慢遊走香港不同街道,發掘圍繞日常的微小軼事,體現一息尚存的自由意志;
為了能讓大家更具體了解各個欄目所包含的內容,筆者也特別上傳了九月份的「圍爐」文章,以供各位讀者參考,再行決定是否訂閱。
如有興趣閱讀更多,或支持本人持續寫作的話,歡迎點按以下「圍爐」連結,無言感激。
👉「文化慢遊者」圍爐:https://matters.news/~culturalwalker
最後,訂閱與否,也感謝大家繼續同行,希望之後無論是在Patreon,抑或是在Matters的圍爐,都有更多空間和資源作其他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