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的喘息空間
(資料由客戶提供)
前言:每次看到有關照顧者家庭悲劇的新聞時,往往令人心痛和難過,同時,亦擔憂社區上有多少照顧者身處困境,卻苦無出路?如果有適切支援介入,悲劇會否改寫,為照顧者的人生帶來轉機?有長者地區中心同工,兩年前起開設喘息服務,透過不同的放鬆體驗與同路人聚會,讓護老者適時喘息,關懷自己。
照顧患病太太十六載
「太太50多歲患上失智症(認知障礙),試過煲水後忘記關火,明明要出門上班,搭升降機下樓後卻折返回家。再過多三、四年,她開始重覆說話、重覆洗菜,每一樣事情都重覆做。還會頂嘴,『頂心頂肺』,因為她以為自己沒病!」年逾七旬的文炎,在「照顧同學會」上,分享十多年來照顧太太的經歷。
文炎的妻子約16年前起,患上認知障礙及柏金遜症。隨著太太病情惡化,他的照顧挑戰亦大增。他最記得有一次,太太突然當街大便。「那時真的尷尬到不得了,唯有立刻把太太的襪子拉高包著褲腳,不要讓它(排泄物)漏出。」
當街當巷處理大小便,並不容易。同為護老者的參加者聽到這裡,都替文炎感到難堪,有的搖頭嘆息,其中一位更忍不著回應道:「他們有便意是不會告訴你,不會看時間及場合。街道人來人往,真的很令人丟臉。」
文炎也坦言,自己都生氣過,但又覺得太太生病也沒辦法,不能丟下她不顧。「你愛佢個人,一定要愛埋佢個病。」他形容這段日子很痛苦、漫長,一邊悉心照顧她,一邊看著她喪失活動和說話能力、甚至退化至連自己丈夫都認不到的地步。
照顧過程辛苦、壓力大,但文炎一刻也沒有想過放棄。除了基於對太太的愛,亦因為有這個護老者群組互相支持,坦言如果沒有同路人支援、訴訴苦,壓力可能一早爆煲。
照顧同學會:促進護老者互助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兩年前起,推出試驗計劃「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Cafe C.照顧生活館」,為護老者提供喘息空間。其中,計劃設有「照顧同學會」,促進護老者互助。中心的高支援需要護老者服務服務主任李海珊表示,照顧同學會透過資深護老者與新手護老者交流、分享照顧心路歷程、彼此勉勵、傳授「照顧智慧」,組成互助社群。
李海珊稱,留意到護老者很多時都把長者放在首位,但卻忽略了自己的身心狀況其實都需要、值得受到關顧,故希望計劃能提醒他們覺察自己需要。「(照顧者)在照顧長者的同時,其實都可以照顧好自己。希望照顧者與長者不用一個要為第二個犧牲,而是大家都可以『雙好』。」
從照顧者福祉出發回應需要
照顧者年中無休地負起照顧責任,甚至放棄工作擔任全職照顧者,犧牲了個人發展及社交生活。其實照顧者與其他在職人士一樣,同樣需要「放假」、休息喘口氣,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和體力繼續擔當照顧者的角色。
奈何現時本港並沒有全面的照顧者政策,社區上的支援服務亦供不應求。面對照顧者長期受壓,甚至壓力爆煲這個社會問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倡議,政府應制訂「照顧者為本」的政策及服務,從照顧者福祉角度出發,回應照顧者的需要。
社聯建議:
|
今期社聯的季刊雜誌《社情》探討照顧者支援議題,立即閱讀網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