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大樓(資料圖片)

「有事要搵《蘋果》」,這是過往很多基層工友、民間團體對《蘋果》的認同。因為一旦觸及達官貴人,受紅色資本影響的媒體自然有壓力,編採人員亦少不免「不看僧面也看佛面」,以致在過往多年來,涉及勞工權益、社會分配不均引起的種種問題,皆由《蘋果》開始披露。

八年前,貨櫃碼頭工人罷工前夕,當時由《蘋果》旗下的免費報章《爽報》記者進入碼頭,進行調查式報導,發現碼頭內的工序不單令工人易生意外,就連大小二便問題都難有尊嚴地解決,才令公眾知道這個由和黃掌管的封閉王國是何等苛待工人。而且,碼頭工人的薪酬在香港主權移交後一直沒有提升,甚至比過往更低,問題緣於層層外判,而作為大老闆的和黃一直坐視不理。

直至後來《壹週刊》經查冊下,發現和黃的「假外判」問題,當時身兼香港國際貨櫃碼頭董事總經理、成功碼頭(SAKOMA)董事的嚴磊輝,疑自行承包由和黃集團外判出來的碼頭業務「自肥」,因外判商「永豐」的工人,絕大部份的制服、工作證都是來自成功碼頭這間公司的。嚴磊輝當然指出報導失實云云,惟事實勝於雄辯,嚴先生除了事後自行在紅媒節目《東張西望》上自說自話外,任何公開場合的邀請(包括港台的《城市論壇》等)均一概回絕,可見其根本提不出有力推翻報導的證據。

罷工後來持續了四十日之久,在工友持續爭取之下,雖然最後加薪幅度不如理想,但透過他們自身的堅持,配合傳媒不懼權貴的明查暗訪,社會大眾才知道碼頭工人的真正苦況,也揭示出在勞資關係失衡的香港,資方是如何透過「黃色工會」(即親資方的工會)及紅媒抹黑《職工會條例》下工人的基本權益,例如進行工業行動等等。

碼頭一役,並非孤例,在保安、清潔行業的外判情況同樣嚴重,而且公司透過「金蟬脫殼」等手段迴避在無法獲得續標後,須支付工人的遣散費、代通知金等。在勞工處坐視不理的情況下,單靠工人到勞資關係科追討是毫無作用的,因為部分僱主即使收到法庭傳票,也尚且拒絕到庭,更遑論這些不具法律效力的談判桌。這時,傳媒的調查報導顯得格外重要,皆因這些「走數」公司總是與社會賢達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包括是公司董事、或直系親屬任聯繫公司董事等等,以便進行層出不窮的剝削。

《蘋果》在風高浪急下被迫退場,失去的不只是一種異於「祖國山河一片紅」的聲音,而是可見的將來,這些基層工人的勞權問題,只會更加被忽視。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