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肖像攝影大師 ARNOLD NEWMAN
“我不想要隨便的背景,周圍的環境必須幫助觀者增加對拍攝者的認識,不管被攝者為何人,都必須是一張有趣的照片,單純的人像照是沒有意義的”
圖片說故事,在現代新聞攝影裡很常見,一張照片承載著一個故事,可以觸目驚心,也可平平無奇。美國攝影師Arnold Newman最為人讚頌之處是,在攝影棚盛行的年代,始終堅持以環境突顯被攝者的性格。在他的影像裡,要找出與被攝者無關的東西是很困難的,他畫面中的每樣元素都有其意義,以畫面訴說最多的故事。他被視為是首個進行環境肖像拍攝的攝影師,在七十年後的今日依然影響深遠。
由打雜到大師
1918年,一戰末期,Arnold Newman生於紐約,成長於新澤西州及佛羅里達州。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席捲美國,18歲的他曾在邁阿密大學修讀繪畫兩年,之後由於無法支付學費而踏上謀生之路。第一份工作就在費城一間影樓打雜,在那裡他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或多或少為他日後成為人像攝影師留下根苗。與此同時,他也開始創作一些抽象及紀實攝影,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年後攝影策展人Beaumont Newhall及著名攝影師Alfred Stieglitz發現這個充滿天賦與想法的小伙子,邀請他與另一攝影師舉辦聯合攝影展,年僅23歲的他開始受到注意。當時他開始為名人藝術家等拍攝人物肖像,逐漸摸索出他最為人所認識的“Environmental Portraits“(環境肖像)攝影。1945年,他在費城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個展獲得成功,奠定他在藝術界的聲譽。翌年在紐約開設攝影工作室,同時拍攝出兩張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環境肖像攝影
以環境肖像攝影揚名,Newman的照片強調被攝者與周遭環境的關係,他曾說這樣形容自己的攝影:我不想要隨便的背景,周圍的環境必須幫助觀者增加對拍攝者的認識,不管被攝者為何人,都必須是一張有趣的照片,單純的人像照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他的照片甚少在攝影棚裡拍攝,但也不像Norman Parkinson把模特兒帶到戶外,而是將被攝者安置在相應的環境下拍攝,成為被攝者身份及性格的最佳表述。1946年,他應《Harper’s Bazaar》邀請為著名作曲家Igor Stravinsky拍攝照片,照片中鋼琴佔據畫面八九成畫面,而作曲家則身處左下角,鋼琴蓋與支柱構成大三角形,與正在托腮思考的作曲家構成的小三角形遙相呼應,構圖嚴謹而大膽。據悉拍攝過程中,攝影師拍攝了20多幅照片,篩選其中一張後在進行剪裁,成就這幅名作。
之後Newman同時為《Fortune》、《Life》、《Newsweek》 等雜誌刊物拍攝,鏡頭下的名人多不勝數,既有甘迺迪、列根、杜魯門、克林頓總統,也有藝術家畢加索、夢露及柯德莉夏萍等名人,繼續將環境肖像攝影發揮得淋漓盡致,以影像直接表達出被攝者的性格及職業,例如音樂家一定是在錄音室或舞台上,議員或政客通常是在辦公室或象徵性的建築物,他用大片幅菲林及腳架,拍攝下場景裡的每一處細節。
他說隨手捕捉的影像經不起時代的考驗,拍攝時他時常為獲得最完美和諧的構圖絞盡腦汁,精挑細選那些可突顯拍攝者性格的背景,似乎在導演一齣舞台劇,反覆安排被攝者的位置與畫面中的景物。Newman的照片多為黑白,但其實他經常拍攝彩色照片,最著名的一張就是1963年拍攝前納粹商人Alfried Krupp,照片在其中一間被訪者的工廠拍攝,Newman坦言當拍攝時融入了個人的情感,他以燈光營造出被攝者的惡魔形象,是其另一幅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