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被停刊對澳門的啟示
今年壹傳媒旗下的《蘋果日報》(下稱︰《蘋果》)被迫停刊,6 月 24 日出版了最後一期 100 萬份的報紙,這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香港各處都出現搶購《蘋果》潮,而一海之隔的澳門,同樣罕有地出現大排長龍買報紙的情景。有報紙檔老闆形容,這是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之後,澳門首次出現如此「墟冚」的情景。
根據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去年出版的《澳門社會現狀調查》顯示,《蘋果日報》紙本是澳門人獲取新聞的報刊類當中排行第三,而《蘋果日報》電子版則在網路類當中更排行第二。因此,《蘋果》今次被迫停刊,誠如讀者所言,這不單止是香港的損失,同時亦是澳門的損失。
今年香港傳媒正遭受著前所未見的封殺,《蘋果》停刊,多名高層相繼被捕,大批新聞材料被檢走,相關資產被凍結。香港傳媒界即時產生了寒蟬效應,多間媒體為求自保紛紛作出調整,有的封口、有的下架、有的撤離,香港傳媒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黑暗期。以往人們常說「今日澳門,明日香港」,誰會想到今天的香港淪落的速度竟已反超澳門,然而,《蘋果》今次停刊對澳門有何啟示呢?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簡稱︰傳協)早前接受葡文傳媒訪問時表示,傳媒扮演著「第四權」的角色,其職能是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港澳兩地的發展和社會氛圍存在著差異,媒體處理政治問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涉及「國家安全」的報道「紅線」卻是與香港完全一樣。
這不得不令人擔憂澳門會否連僅餘的一點新聞及言論自由空間都要被扼殺。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會文明進步,誠如傳協所言,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應該是允許多種聲音存在。
《蘋果》最終章 澳門居民排長龍買報紙 報紙檔老闆︰八九「天安門事件」後首次
香港《蘋果日報》寫上終章,6 月 24 日最後出版 100 萬份報紙,據報道指大量香港人排長龍買《蘋果》。而在澳門,近黃昏時分《蘋果》運到澳門,之前已經有些報攤大排長龍等候,且很快到晚上七至八點,就由澳門到氹仔的多個報攤「售罄」、「沽清」。有報紙檔老闆對《論盡媒體》表示,澳門這樣排長龍買報紙的「墟冚」情景,對上一次應是八九年「天安門事件」的第二天。又指,《蘋果》一向在澳門的銷量相對比較穩定,「好過澳門的報紙。我嘅報紙檔買《蘋果》嘅都係熟客。」
由於疫情關係,香港的報紙已經不是過往在上午抵澳,而是在近黃昏時到,故此,近一年來,很多人都是在第二日才買昨日香港的報紙。而在 6 月 24 日,由黃昏時分起,不少市民於新馬路、噴水池、高士德、渡船街、紅街市以及氹仔等多處排隊買最後一期的《蘋果》。
有排隊買報紙的市民受訪時表示,自己一直都支持《蘋果》,甚至有「課金」支持網上訂閱,見到這麽多人排隊買報紙感到欣喜,認為今次《蘋果》「夾硬俾人摺埋」,對新聞自由以及澳門人接收資訊都有好大影響,「可能有一啲聲音不可以再咁大聲地發表」。
《蘋果》雖然是香港媒體,不過在澳門的讀者亦不少,而今次被「熄燈」,在網上和坊間也引起了關注討論,有澳門網民表示︰「雖然我冇乜睇《蘋果》,不過我認為社會應該容納到多一種聲音 !」,「冇《蘋果》,損失嘅唔止香港,仲有澳門。以後可以盡情天價工程,官商勾結。」,「何謂法治、民主、新聞自由,某種顏色唔會明白,但當支針吉到入肉,佢地會更加大聲嗌救命,相信到時候唔會再有人發聲。」,「有事就《蘋果》,無事就毒果囉~」亦有網民看到澳門大排長龍買《蘋果》的情景後表示︰「還以為澳門人已麻木了,原來唔係!感動、感謝!」較早前隨著不斷有訊息指《蘋果》很快被關閉,已經多了市民買《蘋果》紙本。
有報紙檔老闆對《論盡媒體》表示,當知道《蘋果》最後出版,已經在前一晚加紙,但香港對澳門是供不應求。「香港俾澳門嘅紙唔夠。我嗰度(報攤)想要 100 份,但(代理)只係俾得八成,所以咪唔夠紙賣,有啲熟客都留唔到紙。」
老闆指,已經多年來少了許多人買報紙,尤其是澳門的報紙。他形容,當日排長龍買《蘋果》的情景,是回歸以來「最墟冚」。「如果講都係好多人買香港報紙,上次係八九年天安門事件時,好多要睇香港嘅報紙,想知道多啲。」
《蘋果》停刊見證香港淪落 黃東︰不排除澳門會步後塵
香港《蘋果日報》於上週四出版最後一期報紙,隨後多間媒體都紛紛封口、下架、離港。時事評論員黃東表示,香港自 2019 年反修例運動之後,當局打壓新聞自由的情況已經嚴重惡化,「但想不到會惡化得如此快速和猛烈,呢個已經唔係一國兩制之下,大家所熟識的香港。」《蘋果》的消失,為香港傳媒即時產生了寒蟬效應,其他弱勢的網媒為求自保都紛紛作出恐慌性調整。
黃東指出,香港回歸之外,隨著中資入主香港,除了《蘋果》,香港傳媒其實已基本達到「一言堂」的效果,再過十多年後,當權者對年輕一代的「洗腦」效果會更加明顯。例如「六四事件」,當年很多人願意挺身發聲,到今時今日卻「掉轉槍頭」指向受害者,日後這種情況一定會比現時更多。至於如何抗衡這種 「洗腦」式的宣傳,黃東認為,這要看香港人如何在大時代下堅守自己的原則和立場,「我相信香港人可以做得到,畢竟香港人有很高的公民質素。」
以往人們常說「今日澳門,明日香港」,但想不到今天香港淪落的速度竟比澳門更快。黃東表示,港澳的政府和權貴其實都是互相參考學習,「這一刻香港比澳門做得更差,更絕,更破壞一國兩制,但之後澳門會唔會呢?咁就係無人講得埋。」事實上,現時澳門建制陣營亦不時鼓吹澳門國安法要與香港看齊,黃東說︰「歷史話俾我哋知,好多人就係咁,上頭要佢做到五十,佢就要做到一百,甚至二百。會唔會有人覺得做得唔夠呢?要有心理準備。」
黃東表示,《蘋果》出版最後一期報紙當日,他亦有和其他市民一樣排隊買報,但完全想不到澳門會出現如此盛大的搶購報紙的情況。他說︰「這見證了一段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淪陷的歷史,蘋果雖然並非完美無缺,而且亦沒有很多關於澳門的報道,但睇住佢咁樣被停刊的結果,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用行動投下良心一票。」
有報紙檔老闆表示,澳門這樣排長龍買報紙的「墟冚」情景,應是八九「天安門事件」後首次。
黃東認為,澳門市民如此支持《蘋果》,這是因為《蘋果》經常能夠及時報道澳門社會的亂象,以及一些「唔見得光的壞事」。澳門本地傳媒的自我審查嚴重,早前發生的澳廣視葡文台整肅事件,可以看到澳門新聞自由受到好大的壓力。雖然這是一個好悲哀的現實,但要通過《蘋果》報道,才能讓更多本地人清楚澳門議題。亦因為《蘋果》在華人社會,甚至國際社會都有很大影響,因此才能令澳門的政權和政府受到壓力,從而產生改變的動力。「《蘋果》嘅消失亦都代表咗,無論對政府還是既得利益者而言,壓力少咗。」
黃東續說︰「《蘋果》的消失,並不代表本地傳媒就可以提高監督力度,反而佢既消失會減低本地傳媒努力進取的動力,呢個並唔係咩好事,所謂無競爭就無進步。我對呢方面持唏噓和批判的態度,但希望本地傳媒可以扮演返應有的角色。」
沒有《蘋果》對澳門社運影響不大? 區錦新︰當局已一直收窄社會行動空間
香港《蘋果日報》於 6 月 24 日寫上最終章,不單止香港人排長龍買《蘋果》,就連澳門本地當日多個報紙檔亦罕見地出現人龍買《蘋果》。澳門立法會議員區錦新受訪時表示︰「《蘋果》停刊,可以說是香港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的大悲劇」,亦對香港傳媒產生寒蟬效應。但他認為,《蘋果》停刊對澳門社運發展影響不大,因為就算沒有香港傳媒報道,澳門當局亦都一直收窄社會行動的空間。
《蘋果》最後出版日,就連澳門本地當日多個報紙檔亦罕見地出現人龍買《蘋果》。
區錦新表示,《蘋果》自 1995 年創刊以來,一直都保持著支持民主的立場。1997 年,香港回歸之後,內地紅色資本不斷入主香港,很多媒體已變得相對溫和,甚至是刻意逢迎中國政府和香港政府,但《蘋果》仍然堅持民主立場,早就是當局「欲除之而後快」的傳媒。而且《蘋果》在每次的香港社會運動當中有著非常強大的動員能力,這亦是中國政府或者香港政府要剷除《蘋果》的其中一個原因。
區錦新認為,港版國安法通過後,香港壹傳媒的創辦人黎智英被入罪,目就是要拖垮《蘋果》,現時已經到達到目標,「呢點上睇到,今日的政治形勢下,中國內地採取如此強硬的態度,必然導致香港萬馬齊喑的狀況,今次『蘋果事件』,在香港已經產生寒蟬效應。」
區錦新表示,《蘋果》被封疫後,香港傳媒即時出現萬馬齊喑的情況。
事實上,《蘋果》停刊後,多間香港傳媒都紛紛封口、下架、離港。《立場新聞》隨後宣佈今年五月份及之前刊出的評論文章暫時下架,同時暫停接受贊助。網媒 Winandmac撤出香港,取消在港商業註冊。《852 郵報》將過往影片全部暫時下架。香港電台撤換《自由風自由 Phone》主持區家麟,《視點 31》節目表中被消失,《五夜講場》制作突被叫停。
區錦新表示,傳媒批評中國政府,要求世界各國關注,向中國施加壓力,阻止中國侵犯人權,這些在過往都是平常事。「除了《文滙》、《大公》外,差不多全部傳媒都有刊登過相關的報道,現在淨係揸住呢一點都已經話係危害國家安全,基本上無乜邊個傳媒可以置身事外。所以好多傳媒將文章下架,即時已經睇到寒蟬效應。」
今次《蘋果》停刊會否同樣影響澳門?區錦新認為,在澳門,除了個別媒體會發表一些較為尖銳的專題報道之外,其他的本地傳媒一直都已經「好自律」。「有無寒蟬效應呢?澳門基本上已經好寒蟬,不會因為『蘋果事件』產生更大的寒蟬效應。」
至於社運方面,他認為,澳門的社運在香港人眼中只是「雞毛蒜皮」,往往得到港媒積極報道,除了 2014 年的反離補運動,有因為《蘋果》《東方》有較多報道而令到參與遊行示威的人數增加之外,澳門社會的動員力量一直以來都不太受香港傳媒影響。反而,自從 2018 年 7 月 30 日立法會通過修法,會示威的書面預告改為遞交予治安警察局之後,「整個社會行動空間都被收緊咗,呢個就唔關香港傳媒有否推動問題。」他指出,澳門近年很多社會行動根本做不到,例如「電子消費卡遊行」,連續舉辦了 30 年的「六四燭光集會」等等都被當局禁止。「這些和香港傳媒有否報道無關,只不過是社會行動的空間不斷被當局收窄。」
區錦新表示,澳門當局正不斷收緊社會行動的空間,很多遊行集會都被禁止。
《蘋果》被停刊對澳門有何影響? 周庭希︰政府更加方便為所欲為
香港傳媒在澳門社會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澳門很多重大新聞事件,都是要「出口轉內銷」,經香港傳媒尤其是《蘋果》報道發酵後,才引起澳門社會及特區政府的重視。社運人士周庭希表示,香港總體的新聞自由與澳門有很大關係,香港傳媒往往在社運的關鍵時刻,發揮到比澳門本地傳媒更大作用,現時《蘋果》被停刊,對澳門的公民社會造成連帶打擊,公民監察政府的力量會越來越弱,政府更加方便為所欲為。
周庭希表示,以往在澳門搞社運,很多重要的議題都是靠香港傳媒報道,才能夠令澳門本地公眾知道相關議題的嚴重性,因此,香港新聞自由對澳門社運有好大幫助。現時香港傳媒的大環境比澳門更差,港版國安法的「紅線」模糊不清,飄忽不定,近期多間香港傳媒都紛紛封口、下架、離港。周庭希認為,香港傳媒進入嚴冬,澳門的公民社會亦會萎縮,抗爭之路將會更加難行。
周庭希認為,香港傳媒進入嚴冬,澳門的公民社會亦會萎縮,抗爭之路將會更加難行。
他指出,自 2019 年香港「反送中」運動之後,港澳兩地當局都非常強烈地打壓任何異見苗頭,香港方面會用強硬的法律手段進行大搜捕,而澳門方面則更為「陰濕」,不會直接用法律打壓,而是當局人員接觸年輕人的學校和家長等等,令這些年輕人產生恐懼而「縮沙」。據他了解,澳門近年有一些想為社會公義發聲的學生、以及社交媒體專頁,亦是經當局人員接觸其學校或家長後,都被嚇怕而取消了一些原訂的行動。
現時港澳大環境都如此惡劣,澳門的抗爭之路還能否走下去?周庭希直言︰「暫時係無得做」,他說,澳門現時享有的一切自由,都不是澳門本地社會所爭取而得到的,都是受益於大環境賦予,可以爭取的其實很有限。「但澳門人不應該放棄,特別係年輕一代,短期之內雖然睇唔到有啲乜嘢可以做,但大家不要忘記,在土生土長的地方,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
澳門多次大型社運都是經香港傳媒尤其是《蘋果》報道發酵後,才引起澳門社會及特區政府的重視。(網絡圖片)
自去年 6 月 30 日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後,香港政府便對反對派的政治人物、社會人士進行大搜捕,現時刀口已轉到傳媒身上,那麽下一步呢?周庭希認為,現時香港正進行「社會改造」工程,當局起初打壓一些有頭有面的人,會說只是打擊少數,但之後一定會擴大,包括藝術、教育、商業等等,因為港版國安法的紅線是飄忽不定,任何人都有機會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觸碰到「紅線」。周庭希說︰「這些都是為了改造社會結構和價值,將以往以往崇尚思想獨立,專業、民主、法治等價值的社會,改造成將忠於中共放在首位。」
澳門建制陣營近一年來亦已不斷鼓吹澳門要修改國安法與香港睇齊,那麽澳門會否真的出現如今香港的狀況呢?周庭希直言︰「其實港澳兩地各方面已經睇齊咗,只不過香港會強勢啲,澳門會陰濕啲,是否修改法律只是形式問題,根本不重要,澳門當局現時在沒有修改任何法律的情況下,一樣可以用一啲陰濕嘅手段將人噤聲。」他認為,澳門當局打壓公民社會的方式其實已和內地很接近,「一些倡議雖然未屬行事罪行,但實際上無人能夠可以無顧慮講,因為一講出嚟,可能已經在各方面都生存唔到。」
原刊於《論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