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拆除的不只是 CCTV,是監察課堂教學的操控心態!
早前 (2/7/2021) 傳真社 (FactWire) 報道指「名校德望小學及香港培道小學早已在多間課室內安裝閉路電視鏡頭……兩校亦疑未有完全跟從私隱專員公署指引,在裝有鏡頭的課室貼出閉路電視監察告示」,而且逾 10 名被訪問的德望小學家長「均表示不知情」,其中有家長稱「對小朋友的私隱有擔憂,質疑是否有需要在課室安裝」。(註一) 此事曝光後翌日 (3/7/2021)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在學校安裝閉路電視有指引,需要符合私隱條例……亦要同家長、持分者做好適當溝通才作決定」云云。(註二)
筆者觀察多日,發覺社會大眾對於此事的報道反應頗為冷淡,而且直接涉及自身尊嚴和教學原則的教育界人士,竟然一片寂然,「鴉雀無聲」,令人極度遺憾、沮喪,以至心寒。 學生家長尚且為著捍衛子女的私隱而敢於發聲表態,教師為甚麼甘願放棄維護尊嚴和教學自主的專業原則而噤聲失語呢? 筆者認為,所謂「依循操作指引和符合私隱條例」固然重要,但是並非問題關鍵所在,否則失焦討論便有所偏差,無論有心或無意,把核心問題變得模糊! 所以,有關問題必須放置在課堂的學與教、師生關係,以及學校管理文化等層面上深入討論。 那麼,說到底要拆除的便不只是安裝在課室牆上的閉路電視系統 (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因為要清理的是潛藏在當權管理層心底,認為必須監察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操控心態!
首先追源溯始,「在課室內安裝閉路電視」的建議早於多個月前在多名建制派議員「推波助瀾」下炒作得熱哄哄。 那些「忠誠的廢物」無非是要配合當局「整頓」香港教育政策而作出針對教師的「手段」,毫不掩飾的表示藉此「監察教師在課室的教學活動」,潛台詞就是「借助全天候式的攝錄儀器,嚴密監視教師在課堂內的言行是否規行矩步」,說白一點,便是「透過監察記錄來搜證,如果教師授課發言或活動時有違規行為,尤其涉嫌觸犯《港版國安法》,便進一步檢舉」。 這是將「教學場所的校園」視之為「政治角力的戰地」,以敵視以至仇視心態看待前線教師,慎防其「作亂譁變」,正是當權者意圖掌控下屬的「禦敵對抗意識」。 這樣的操作是要在校園內製造「老大哥在看著你 (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的白色恐怖氛圍,讓教師「知情識趣」的感受到政治壓力,一言一行必須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間接便能達到操控著教師循照當權者指令「行事為人」的效果! 須知「在課室內安裝閉路電視」只是「手段」,而「手段」取決於「目的」,既然「監察目的」涉及骯髒的政治因素,「手段」便顯得卑劣不堪了。
事實上,早前 3 月中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轄下一個小組委員會中,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就議員建議在課室內增設閉路電視以監察教師教學時,認為「相關做法為消極的方法,並擔心會降低教育設計方面的靈活彈性」,更指出「學生得知在課堂上進行錄影後,可能影響其課堂參與」(註三);4 月下旬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議員促請盡快於課室內安裝閉路電視一事時,聲稱當局暫無計劃,並表示「會再與家長組織商討,有強調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有信心」。(註四) 筆者以為,被譏為教育局「黨委書記」的蔡若蓮能夠暫時放下「黨性」,說幾句像樣的「人話」來,總算難得;一向被視為「奉命整治」教育界打手的楊潤雄,也肯較持平的表明官方立場,實屬罕見。 可是,雖然教育當局的立場頗為明確,一眾建制派議員還是一直就此事「窮追猛打」,難免令人質疑其有關建議只為「忠心報效」的表態,「居心叵測」!
須知校園內師生之間、教師同儕之間,以及管理層與前線教師之間的尊重、信任和協作至關重要,更是建構校園融和健康文化的前設因素。 在課室內的全天候式閉路電視系統裝置,其實際意義在於「監察」的政治意識和「管控」的行政效果,對教師施教、學生的學習,以至師生的互動等,都會構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不利營造和諧、輕鬆和愉快的氣氛。 筆者過去任教的學校曾經因為保安理由在校園公共場地安裝閉路電視,例如在操場、走廊和電腦室門外等地方;也曾基於教師專業增長的觀摩甚或考績原因進行錄影教學,但是都必須事先因應需要的特別安排。
最新消息是德望小學發表聲明,指稱「時至今天,閉路電視仍未能發揮作用,學校亦從沒有利用是項裝置攝取任何影像」,並且「明白今日社會對個人私隱關注度的提升,因此擬定於短期內拆除課室內的閉路電視鏡頭」。(註五) 筆者當然認同德望小學「撥亂反正」的處理,不過,德望小學和培道小學的例子極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筆者手頭上沒有資料到底香港有多少間中小學在課室內安裝閉路電視。 傳真社表示曾經向全港超過 600 間小學,包括國際學校發電郵,查詢有關情況,但是經過一星期竟然沒有任何學校回覆。
無論如何,筆者認為,在課室內安裝閉路電視來監察教師在課室的教學活動的「風氣」絕不可長! 筆者希望教育界同工必須認真和嚴肅的跟進此事!
註一:詳見傳真社 (FactWire)報道 (2/7/2021)
註二:詳見《立場新聞》報道 (3/7/2021)
註三:詳見《星島教育》報道 (19/3/2021)
註四:詳見《星島教育》報道 (19/3/2021)
註五:詳見《星島日報》報道 (6/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