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Jake Givens on Unsplash

Kabat Sinn教授欣賞道家的「無為、無求」、禪宗的「本自清淨、本自具足」,他提出:

1、不論斷 (Non-Judging):用心純然覺察,放下批判,拒絕作出好壞對錯的判斷。

2、不作為 (Non-Doing):用赤子心覺察當下,以柔制剛、以退為進,讓一切如是。

3、不強求 (Non-Striving):隨心而行,不刻意、不催逼、完全信任生命的內在智慧。

有人批評正念「孤芳自賞、閉門造車」。其實,當我們提升維度、寬度、深度,強化覺察力、溝通力、應變力,寧靜自在,便能圓滿豐盛。「正念」的智慧,順天意﹑非我意,心無所貪﹑心無罣礙;放輕外在目標,看似毫不費勁、毫沒作為,卻讓愛自然流動﹑以靜制動,無所不為﹑無事不成。

正念教練,毋須催逼案主,只需用心陪伴,信任案主的內在智慧。即使明知案主犯錯,也不會馬上遏制,剝奪探索空間。順勢而行,容許犯錯,正如佛經說:「佛陀也不能拿走任何人的業力」。一旦時機成熟,案主覺醒,打開心窗,改變自然發生。說到底,所謂對錯,誰來定奪?

教練出事,皆因情感斷弦,投射成見;教練的企圖心,矇蔽了視野,案主持續受壓,便心不甘、情不願,行動反覆,始亂終棄。相反,教練循循善導,讓案主自己選擇,自然竭盡全力,啟動內在資源,即使翻山越嶺、披荊斬棘,也不疲倦、不抱怨,因為:「這-是-我-的-選-擇」!

教練的任務,就是創造安全空間﹑深度同行,讓案主回歸初心。

傳統教練追求外在成果,正念教練聚焦當下覺察,古人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所以,讓案主收到深層尊重,不干預事情發展﹑不強求即時行動;外在鍥而不捨,內心豁達自在。放下期望,盡情創造,莫急莫忘,虛懷若谷。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