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中國通」眼中的中共百年黨慶:待重頭,收拾舊山河?
【文:王家豪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羅金義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今年中國共產黨慶祝建黨百年,同年也是蘇聯解體 30 周年。蘇聯對中共的成立和發展影響深遠,百年來雙方互相比較、監視、借鑒,甚至競爭。上星期在黨慶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還是重申了毛澤東的名句: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面對青出於藍勝於藍,當年的「老大哥」今天又作何研判?我們察究了俄羅斯科學院三位著名「中國通」的觀點,漫談中共百年對莫斯科有何「啟示」。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拉林(Victor Larin)認為,蘇聯對新中國的發展其實弊多於利,而中共的成功正是在於勇敢糾正蘇聯的教條主義。拉林認為蘇聯模式不符合中國國情,而莫斯科對北京的幫助亦有所顧忌,特別在工業化和核武發展領域。毛澤東與鄧小平學習和改進蘇聯經驗的成績值得肯定,這也促使中共得以擺脫蘇聯的巨大陰影。拉林提議今天的俄羅斯既可參考中國的發展理念和經驗,但同時要謹記保留自身特色,避免完全仿效。這種論述符合歐亞主義者的想法,強調俄國是歐亞國家,不從屬於歐洲或亞洲,有條件自給自足,應該走獨立於東、西方二元觀的發展路向。(有關當前莫斯科的歐亞主義思想,以及對中國關係的思考,請參看拙著《俄羅斯向東轉:東亞新勢力?》 第1、2章)
內地資深新聞工作者曾經根據內部文件透露,習近平即位黨領袖之初,在南巡廣東時已經提醒黨內菁英,要深刻記取前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思想異端」,理想信念有所動搖,希望「中共回到傳統的列寧主義」。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祖恩科(Ivan Zuenko)剖析了中共如何詮釋蘇聯解體的教訓,從而進一步鞏固其「黨天下」政治體制(1950 年代民主黨派領導儲安平對毛體制的論述) —— 高調地掀起反腐運動、對少數民族地區嚴加管控、建立信息監控系統等等,達成長期有效執政的目標。祖恩科相信中方認為戈爾巴喬夫推行的改革過於急進,導致黨的執政基礎被嚴重削弱,因此中共拒絕接受任何政治改革,以免損害其領導地位。「今日蘇聯,明日中國」依然是中共領導菁英的噩夢與自我告誡。
近年來隨着中美矛盾升溫,疫後世界秩序走向威權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的尖銳角力,莫斯科對中國的國際角色更為關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羅曼諾夫(Alexander Lomanov)認為,中國若然建設公民社會、改變政治體制和擁護自由主義價值觀,或許可獲更多西方國家信任,但代價可能是政權崩潰和國力衰弱,情況猶如蘇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 —— 儘管摒棄了共產主義制度,但俄羅斯始終被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冷待。由此證明,中國能與西方國家共治世界的機會渺茫,反而應該與俄羅斯攜手推動「後西方」世界秩序觀。克里姆林宮素來相信只有重拾大國地位,才能保持外交獨立性和捍衛自身國家利益,否則國家安全將會受到嚴重威脅。(有關俄中嘗試聯手打造「非西方」全球治理,可參看拙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 第六章) 百年來俄中兩國雖然恩怨情仇糾纏不清,但正如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前主任宋興洲教授在《立場新聞》發文評論《俄羅斯向東轉》時提出很好的觀察:當前雙方正努力地尋找共同的歷史背景(例如二戰時期共同對抗法西斯軸心國),以修正和改善舊有的負面關係。
蘇聯解體 30 年後,俄羅斯一度體驗過西式自由主義,與此同時人民生活水平卻大不如前。二者有多大的因果關係,有待探討,但有調查確實發現大多數俄國人對蘇聯崩潰引以為憾(2018 年的數字高達 66%);慨嘆統一經濟體系因而瓦解、國家失去超級大國地位、人與人之間難再互相信任;蘇聯時期最令他們懷緬的是政府對老百姓的關顧、民族關係少有衝突和成功的經濟發展(2019 年的調查數字)。 姑勿論這些觀感是不是歷史真相,但如果命運能選擇,有六成受訪者都相信蘇聯解體是可以避免的。那麽,上月底中俄宣佈延長《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共同聲明中描述雙方關係超越了軍事政治同盟,西方自由主義的奉行者就不應太過掉以輕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