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世道,魑魅魍魎橫行,若然能有位正氣英雄,行俠仗義,剷除奸佞,該有多好。現實中這人或許還未出現,但在電影中,總有角色能為大家出一口污氣。於劉家良導演的電影世界,凡人苦練功夫便能成為大師,最後挺身而出為民請命,親手收拾貪官惡人,好人未必一生平安,但壞人定必惡有惡報。這次便找來武俠小說作家兼習武之人,喬靖夫先生一起解構劉家良導演的作品特色。

「度度都有他的DNA

70年代成長的喬靖夫,在邵氏電影最輝煌、最高鋒的時期只是一名小學生,沒經濟能力經常入戲院睇戲,最多只能間中看下午4點票價特平的工餘場。後來去到80年代才第一次在電視上欣賞到劉家良導演的電影,「如果沒記錯,第一套應該是中學生時看的《少林三十六房》,後來大一點想研究舊武打片,便等這些舊片出DVD。」喬靖夫指天映系列的邵氏電影數碼修復得最好,「真是功德無量,將我們的文化遺產翻新,那時覺得很興奮,令我們的年青人都看到這些作品。」

劉家良師傅《少林三十六房》劇照 (相片由鮮浪潮提供)

有時候看電影要夠仔細夠深入,會在劇情以外看到更多趣味甚至歷史,「剛剛說《少林三十六房》,其實第一次看覺得不特別,等於我們現在睇舊功夫片,會覺得很多內容都『看過了』,是因為前人創新後好多人仿效。」如《少林三十六房》用很大篇幅寫不同練功的趣味與方法,後來成龍的《醉拳》或者洪金寶的《敗家仔》都用了相似模式。

另外喬靖夫也指,利用環境去表達武術的變化或者長短優劣,可說是由劉家良導演開始,「例如《武館》最後劉家輝與王龍威經典的窄巷決戰非常精彩,後來徐克拍《七劍》也找劉家良導演做動作指導,最後甄子丹跟孫紅雷也在一個很窄的地方對戰。」《五郎八卦棍》中,用了六個棺材搭起來做了一個高台,成龍的《飛龍猛將》及《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甚至《霍元甲》中也有高台對打,劉家良導演的設計早已融入整個香港武打電影設計文化,「度度都有他的DNA。」

用武人角度說故事

「所以你要返回那個時空,或者去比較前人的作品,例如把劉家良導演對比張徹、李小龍的作品,就可以看出當中的創新與獨特之處。」其實在劉家良導演前的武俠片同樣會有練功情節,像張徹的《獨臂刀》,主角被人斬斷手後找到刀譜練成獨臂刀法,但那是武俠片與功夫片的分野,「好多時武俠片的功夫都是比較概念性,主角獨臂,又找到一本殘缺刀譜再加一把斷刀,各樣加起來就剛剛好,整件事毋須多解釋,古龍小說也很概念性,而劉師傅的練功會有解釋。」

又要說最經典的《少林三十六房》,主角從最基本開始:練馬步,然後練眼、腿力、臂力、拳,之後才是兵器,有齊步驟原因。「我不是電影歷史研究者,但粗略估計他在這方面是比較帶領先河,因為之前例如張徹導演和李小龍也沒有練功場面,李小龍一出來就是超人,因為這就是他的形象。」

劉家良師傅《瘋猴》劇照 (相片由鮮浪潮及天映 Celestial Pictures 提供)

常說劉師傅的電影已不只是功夫片,是武術片,因為他有時整套戲就是圍繞住一個武術鑽進去,如《瘋猴》就是猴拳,《五郎八卦棍》就是五郎八卦棍,《十八般武藝》就是十八般武藝。「他的故事很多也是圍繞武館、師徒關係、打破傳統、不同派系的互相較量或者欣賞,他就是用武人角度說故事。因為他是劉湛(師承黃飛鴻徒弟林世榮)的兒子,可能三歲就開始紮馬,自細練功夫,然後跟父親入戲行做武師,見關德興做黃飛鴻,再去到做武指,劉家良導演整個世界就是武術的世界,所以當他做導演做創作人,很自然就將他的世界融入電影之中。」

鍾意劉家輝的眼神:精氣神!

劉家良導演的電影都標榜真功夫,就是演員都是真打,「除了劉師傅自己,他班底我最鍾意劉家輝,他一舉手一投足一落個馬,看得到都是練到好深的功夫,功力紮實,我也很喜歡他的眼神,他在《五郎八卦棍》中的狠,那種精氣神,是那個時代才有。」惠英紅也是喬靖夫喜歡的劉家良導演班底之一,「她在《十八般武藝》或《五郎八卦棍》,一鏡過去打高難度動作、避刀槍,一個少女去做這件事,你想像到她日日夜夜拍戲的疲累以及兇險的程度,衷心佩服。」

事實上現在找會真功夫的演員困難得多,因為近數十年中國武術走了兩條路: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前者比較著重實戰,後者比較表演性,以觀感為主。戰前戰後,很多傳統武術師傅走難來到南方,所以技藝得以保存,劉家良師傅的洪拳就是其中一脈,但始終現在比較多演員是競技武術出身,李連杰、趙文卓、張晉都屬這一類。「近代少了人練功夫是不爭事實,加上多人練外國武術、MMA、泰拳,打出來的味道始終不同,總是很難忘劉家良師傅的紮實及細緻。」

劉家良師傅《十八般武藝》劇照 (相片由鮮浪潮及天映 Celestial Pictures 提供)

中國武術除了苦練,也著重發力的「機制」。例如手掌,你的拇指是摺起來還是伸開,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力,摺起來的時候是用尾指及對下的地方發力,如果伸開就用了拇指底下發力,「很多內家拳,如章子怡《一代宗師》的八卦掌就是這樣,很多時只要看一個演員的手形,你就知道他是否真的是武行出身,還是一個演員受訓練後的演繹。」喬靖夫笑言《22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中的奇洛李維斯便一定做不到,因為他能擺一個大概的姿勢,但會在手形上穿崩, 劉師傅一橋手,就會看到他的功夫。

他覺得這就是武術或者武打演員的值錢之處,「你訓練一個演員去打,就算他付出了很多時間,又或者用了很多剪接技巧幫助,手搖鏡頭加特技加白粉飛揚,但甄子丹、劉師傅、熊欣欣打那個力就是有點不同,有時就是這一種detail,手踭是架起還是沉踭,手形手指怎樣擺, 從這些細節觀眾可以感受到那個力量感。」

最愛《群龍戲鳳》長棍對打

劉家良導演除了導也有演,雖然劉師傅身型較矮小,但矮小的好處就是重心低,下盤功夫強又穩陣而且反應快。「特別你看到他的兵器對打,快而綿密,速度當然是重點,但武術上來說怎樣做到快是跟法度有關。當你練熟了之後,已經知道這樣擺手,對方可以從多少個角度進攻,這樣是一種武術上的特色,當你打得夠多,你已知來勢會有幾多種變化。到時你去擋一拳或者一棍,不是看到拳頭來才檔,那時已經太遲,可能是對方的眼神、他的膊頭,或者是他原本的手怎樣擺,對方一郁膊頭你大概已經知道他會出哪一招,就知道應該怎樣擋。」這就是武人的經驗。

在喬靖夫心中,覺得劉家良導演用長兵器最好睇,「我們叫做單頭棍, 其實就是槍法,印象最深刻是由洪金寶執導並主演的《群龍戲鳳》,劉家良導演客串一角同洪金寶有一場長棍對打。」這套戲喬靖夫是跟一班師兄弟去睇,當時應該是中四或中五,對武術極入迷,睇到洪金寶北派打法對戰劉家良導演的正統南派打法,一坐個馬,一震支棍或者圈棍,盡顯所有功架法度。

《群龍戲鳳》劇照 (相片由鮮浪潮提供)

長兵器有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好像槓桿原理,雙手只要郁動很小的範圍,槍頭一邊郁動的範圍也會很大,就可以覆蓋敵人由頭到腳,「所以有所謂『棍無兩響』的說法,就是一下可以分勝負,霸了中路直入便是。『拳怕少壯,棍怕老狼』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拳很多時比較依靠體力及速度 ,但槍是法度,就算年紀大,你的速度及力量不及對方,你都可以用法度取勝。」在劉師傅的電影中, 你可以看到他打長棍及練習的技術,《少林三十六房》中便有練長棍的戲份,而往後的功夫片也較少提及長兵器,「拍長兵器的對打很困難, 因為當你要拍演員表情動作,兩個人可能相隔了十尺八尺,怎拍呢,這是我覺得劉師傅拍得特別好看的地方。」

劉家良導演的電影重武功也重武德,角色忠奸分明,而且基本上全是惡人有惡報,「他的中心思想或者架構都是行俠仗義,劉師傅本身是習洪拳,洪拳就是洪門的武術,就是反清復明,所以很多時他都會拍洪拳的一些人物故事,如洪熙官、方世玉,朝廷鷹犬就是奸,反清志士就忠,可以令觀眾更易投入。」

但劉家良導演也會有一點反思 ,如《十八般武藝》提及神打及義和團,他痛批中國的迷信及愚昧,「始終他是一個師傅,我在自己的武俠小說也有講,所謂武俠,武就是力量,俠就是如何去運用你的力量,他身為師父也一定有一個自覺,我把這個力量交給一個人時他會如何運用,如果他把力量運用了在我不認同的地方,我會很後悔。」甚麼時候都是,健身要緊,更要健心。

——

「鮮浪潮」焦點影人系列
《銅橋鐵馬 剛柔逼直—劉家良傑作展》

立即買飛:https://bit.ly/3guyF7D
節目詳情:https://bit.ly/35kASMH

(本文為贊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