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刺警案】獻花悼梁健輝惹高官炮轟 生死學協會伍桂麟:可釋放哀傷 不代表認同施襲
7.1 刺警案發生逾一周,連日有市民到案發現場獻花悼念懷疑施擊後自刺死亡的梁健輝,警方阻止聚眾悼念、高官聲討獻花的舉動。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伍桂麟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當局連部分市民到事發現場獻鮮花、作簡單悼念也阻止,有機會令市民的哀傷不能釋放。作為家長,他建議,父母可以教育子女一些關於生死的基本概念,到小朋友夠成熟,再跟他們講解在社會上發生的死亡事件也不遲。
2021 年 7 月 1 日晚上 10 時許,一度平靜的銅鑼灣街頭,突然騷動起來,崇光百貨外,一名軍裝警員以右手按著左邊腋下位置,躺在馬路上。幾乎同一時間,數名警員圍在崇光百貨外,包圍一名的懷疑施襲者。未及了解發生何事,記者已被警員推離事發地點。
當晚凌晨,警方公布這名 50 歲懷疑施襲的男子,在刺警後以同一把刀再自插胸口,送院不治。他叫「梁健輝」。
接下來的日子,幾乎每天皆有市民到銅鑼灣悼念死者;警方亦在崇光百貨外長期駐守。高官多番譴責獻花悼念是美化暴力,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斥事件起因是因民怨未能疏導的說法,是本末倒置。警務處長蕭澤頤批評父母帶小朋友獻花,他說:「萬一呢啲小朋友將來,對家長的管教有不滿,係咪同樣可能會襲擊其父母」?
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事件是社會悲劇和不幸 死者、社會皆有錯
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伍桂麟形容,這次的事件無疑是社會的悲劇和不幸,他以社會上時有發生的倫常慘案作比喻。「如果你住公屋、隔離屋個照顧者隊冧咗個病人,跟住再自殺咁,咁你覺得係邊個嘅錯呢?」
伍桂麟繼續舉例指,那位施襲的照顧者故然是犯了法,但這其實也揭示了社會存在的問題,例如是對照顧者的情緒及硬件支援不足等。換言之,這件事,社會也有錯。「如果我知道隔離單位發生件咁嘅嘢,可能會過去裝個香啊、燒啲嘢畀佢哋。唔會淨係燒畀被殺嗰個,而唔燒畀謀殺人嗰個。」
阻止悼念或令哀傷不能釋放
伍桂麟表示,悼念不代表認同施襲者的行為,只是對整件事表達哀傷的方法,也是對社會所發生的事的一種哀嗚。伍認為適當的悼念行為可以釋放哀傷,如果當局連部分市民到事發現場獻鮮花、作簡單悼念也阻止,有機會令市民的哀傷不能釋放、造成二次傷害,公眾或因而出現情緒的積壓,對社會的影響深遠。
除了到現場獻花,伍桂麟亦建議公眾多做些自己喜愛的事來舒緩哀傷,可與三五知己分享自己所思所想,連繫朋輩間的關係,也可以是一種療瘉的方式。
死因庭也是一個可讓公眾知道事件來龍去脈,釐清事實真相的方法。伍桂麟指若這次事件能透過死因庭讓公眾了解細節,相信亦有助舒緩公眾在情緒上的積壓。
教育孩童生死概念 可從基本價值觀講起
另外,連日來在銅鑼灣現場,亦可看見一個現象,就是有家長帶同小朋友一同到銅鑼灣街頭悼念。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數日前就曾批評相關做法,「好似有啲家長,帶同小朋友去現場,悼念一個行兇者、恐怖分子,萬一呢啲小朋友將來,對家長的管教有不滿,係咪同樣可能會襲擊其父母?」他指因不滿他人行為而訴諸暴力,對社會和下一代影響深遠。
蕭澤頤更呼籲港人,包括傳媒,都要譴責相關行為。「我哋希唔希望香港充斥呢啲仇恨?想唔想下一代每當見到不滿,就向呢啲人施以襲擊,甚至殺佢哋?」
作為一個 5 歲女兒的父親,伍桂麟指若市民打算到現場悼念或獻花,他不建議帶同孩子。「我覺得細路仔未到可以理解到一種咁複雜嘅社會現象、氣氛。」
加上在多名警員駐守現場的情況下,或會出現出乎意料的場面,例如是被警察截查等,伍桂麟相信讓小朋友看見這些情景亦不是好事,但伍強調這並不代表他認為那些帶同子女現場悼念的父母有錯,亦不認同那些父母是為了灌輸子女不當訊息而帶同其到現場。
伍桂麟建議,家長可以先教育兒女一些關於生死的基本概念,例如有繪本以動物為主題,講解動物一家中出現其中一個家庭成員去世的情況,應如何面對;又或是讓他們先了解悼念先人的過程,從準備祭物、獻花、到拜祭等。以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孩童明白生死,到小朋友夠成熟,再跟他們講解在社會上發生的死亡事件也不遲。
伍桂麟:不應贊揚死者行為 恐出現模仿效應
「刺警案」發生逾一周,社會似乎仍需重新學習如何面對生死。伍桂麟從事多年生死教育,明白事件或多或少必添市民愁緒,但始終反對死者「自毀」的方式,來對政府作出控訴,「唔得為咗訴求,而要用自己條命去擺上,未必交換到啲咩番嚟。」
伍桂麟更不認同一些贊揚死者的行為,「贊揚咗真係會令到有積壓嘅人,有可能會選擇類似嘅方式去做……我唔想有人再咁樣做,第日又再發生嘅時候,我只可以講呢個循環令人好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