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傲莊證實第三期混凝土硬度不足,須清拆竹重建。 Nasha Chan 攝

我不懂建築工程,但從新世界處理柏傲莊事件,可以從企業層面作出一些觀察。

根據大行估算,今次新世界的實際損失連同賠償大約十多億,按賣樓套現逾 300 億計,項目仍然大大有利可圖。

而即使以周四單日市值損失 40 億,事件的負面影響已大致反映。

根據新世界的說法,今次牆身底座混凝土強度測試未達標,涉事牆身結構只佔已興建樓層結構約 1%,比例上是相當少,理論上可以用加固方式解決。

大概可以想像,在其他一些華資企業中,這類事件會低調處理,可能用一些修修補補的說法矇混過去,既然港鐵沙中綫偷工減料都可以過關,點解自己唔得?

當然發展商最終選擇以「震撼療法」,整幢拆卸重建,關注的不單是單一項目本身,而是企業形象,恐怕事件如果發酵,影響的是未來買樓收入。

由公關形象看,似乎處理手法外界都普遍收貨,最少高價買入的買家,大部分都表示會繼續交易(當然,樓價期間持續上升才是最重要考慮因素),滿意賠償安排。

當然,事件仍有多個懸疑未決疑問,胡國威在「胡.說樓市」有很詳細分析,建議大家一看。

我覺得可以一提的是今次涉事承建商「協盛建築」亦是新世界屬下,目前更負責赤鱲角「SKYCITY 航天城」項目。

上市公司有需要對股東及公眾解釋是承建、監督質素出現問題?還是中間有不可告人秘密?

在有線股權易手之後不久,曾經有機會與新世界的地產部高層會面,當時的感覺,是他們對《樓盤傳真》的驗樓環節相當不屑一顧,認為驗樓師沒有專業資格,節目也是詆毁發展商居多。

當時該管理人員向我們建議,應該多做一些像 TVB 的軟銷的節目,例如是一些接受發展商廣告的推介訪問環節,又或是一些無關痛癢的飲飲食食介紹⋯⋯(好慶幸該名高層不久之後都已經離開新世界。)

過去咁多年,《樓盤傳真》的驗樓環節,經歷了無數發展商的壓力,包括當時大股東會德豐的管理層,都對我們有很大的意見。幸好當時「首長」趙應春對我們《樓盤》同事非常信任,壓力也一一承擔下來,現在回想有這位最高領導人是有線新聞最大的幸運。

到當有線股權易手後, 公平來說,新世界沒有向我們施加任何壓力,反而是另一名大股東,會親自向我們發電郵介入一些涉及他們的樓市/ 驗樓環節。

所以當時我最後決定,對該發展商的任何新樓盤不作出任何報道、驗樓,現在回想,也是一種自我審查吧。

其實不用我說,如果大家有看驗樓環節,都知道新世界的新樓質素愈來愈高,這是客觀事實,甚至可以和新鴻基並駕齊驅。

據聞幾年前新世界是向新地的建築部門挖角,更是整 team 人挖角。

而新管理層對起樓質素要求愈來愈高,這當然是好事,希望今次只是個別例子,不會重複錯誤。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