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劇照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獻禮片中,這一部是重頭戲,比《革命者》規模大,明星多,內地已映十一天票房報稱四億元人民幣,後者則有一億。

《1921》由黃建新監製和導演(鄭大聖合導),正式描述中共建黨, 1921 年 7 月下旬(不是七月一日)在上海法租界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為大型群戲。《革命者》則以中共創黨先驅李大釗為主角,結局是 1927 年他被北洋軍閥絞刑處死。《1921》也出現李大釗(李晨演),不過他和另一先驅陳獨秀(陳坤演)都沒有參加上海那次大會,佔戲不多。

其實十年前,黃建新已和韓三平合導同一題材的《建黨偉業》,除了大陸群星,還有大批香港明星和一些台灣明星助陣,亦有不少外國演員,並由李少紅、陸川、沈東等導演拍攝部分段落,規模比現在這部有過之而無不及。

今次也開始於巴黎和約出賣中國權益,引發五四抗爭運動,陳獨秀、李大釗等宣揚共產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促成中國各地成立共產主義小組,然後在上海舉行代表大會。其實那次大會只得十三個代表參加,加上俄共領導的共產國際派來兩個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而且受到法租界警方搜查,最後一天移往嘉興南湖的船上開會。當年全國中共黨員也只得五十七名,跟現在多達九千五百多萬名真是天差地別。

本片有巴黎、維也納、東京等外國場面,亦有孫中山、蔣介石和當時在法國的周恩來、鄧小平等角色亮相,但其他名人不多。主要就描述十三個代表,他們都是書生=知識份子,包括留學回來懂外語的,在片中多說法語、英語,亦有日語。荷蘭人馬林、俄人尼克爾斯基佔戲甚多,尤其是追逃和飛車的驚險動作場面,就是這兩個洋人與租界警方鬥法,中國代表們反而無甚驚險。另有日本派來懂上海話的間諜到來偵查,也乘機搞出驚險槍戰。

十三個代表當中,長沙代表毛澤東(王仁君演,片中常稱為毛潤之)當然被美化浪漫化。但此片最大特色,是以李達(黃軒)及其妻子王會悟(倪妮)為主,活像才子佳人,李達簡直是代表大會召集人。可見中共本來是少數秀才組成,積極聯絡工會,但最初似乎沒有工、農、兵做代表。

其他代表也往往限於跟出跟入,片中較有戲的是張國燾、陳公博、周佛海等,還引起與李達爭論應否接受共產國際資助和領導的問題。然而片中不少代表形貌差不多,坦白說很易混淆。最易認是湖南老秀才何叔衡,比其他人老土,由《革命者》主演李大釗的張頌文扮演。此外,還有周也演毛澤東嬌妻楊開慧。反派方面最突出是上海法租界巡捕房華探長黃金榮,亦是青幫頭子,倪大紅飾演,他在張藝謀新作諜戰片《懸崖之上》也演得老奸巨猾。

我的觀感,是此片的時代背景始終太複雜,而主體情節則平平無奇,那次大會本身細小,法租界也沒有大陣仗追查,片中利用馬林等人故意炮製一些驚險吧了。成績和《革命者》同樣不大滿意,而各有一些歷史參考性,尤其值得對反政府革命有興趣的人士「溫習」。

作為歌頌共產黨的主旋律大製作,人物事態是否符合真實呢?我沒有研究,但顯然不能要求有真無假。例如代表們幾乎都身光頸靚,雖是書生也很壯健,但看看一百年前舊照片,可見當時中國人多數皮黃骨瘦,衣不稱體,抬不起頭,就連末代皇帝溥儀也像東亞病夫。其實五十年代香港演藝界的新馬師曾、鄧寄塵、鄭君綿等亦是瘦骨仙。現在中國人衣食好了,男星都健身,是否再難找到符合百年前亂世窮困中國人形象的演員呢?

此片後尾,拍攝多個代表及先驅後來的犠牲情況,相當悲壯。亦拍到 1949 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宣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得意揚揚。但完全不提主角李達隨後脫黨,沒有參加武裝革命,中共建政後再入黨,做武漢大學校長,文革時被批鬥而死。亦沒有提到張國燾後來與毛澤東爭權,轉投國民黨,曾移居香港,死於加拿大;廣州代表陳公博很早退黨,先後追隨蔣介石和汪精衛,大戰後以漢奸罪處死;日本留學生代表周佛海,後來亦被判漢奸罪,死於獄中;中共早期頭號領袖陳獨秀多次入獄,後來成為托派,被開除黨籍,終於貧病而死。

這些創黨又退黨的問題人物,《1921》沒有交代他們的慘痛下落,當然歷史真實性不足。只能說,此片沒有醜化他們,對李達夫婦尤其美化,可算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