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 每周一書】被耽誤的愛情
港版《大叔的愛》近日熱播,成為不少港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其中,向來飾演剛強角色的黃德斌在此作中流露出「大叔少女心」,演技突破令好些觀眾眼前一亮。《立場》博客李林風亦撰文,稱黃德斌終於獲得「被三色台耽誤的愛」。《大叔的愛》戲裡戲外都呼應著這份「耽誤的愛」,就像大叔抑壓多時的性取向終於表露於人前,與妻子離婚追求「被耽誤的(同性)愛」。大叔愛情被耽誤的原因,可能是社會壓力,但說到「被耽誤」的嘆息,人們總不期然聯想到命運。
本星期,四間獨立書店帶來四段不同「被耽誤的愛情」。閱讀時代借香港作家蔣曉薇的《家‧寶》,從愛情故事說香港變遷;解憂舊書店借《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的故事,勉勵大家愛要及時;田園書屋帶來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呼應當下疫情的情感流動之餘,重提老夫老妻的愛情亦值得書寫;而序言書室更將同性愛的討論,拉闊到古希臘哲學教師與弟子的關係,引介梁卓恒、劉保禧、李駿康合編的《字裏人間﹕人文經典與通識教育》,訴說人文教育對情感問題的理解。
閱讀時代:蔣曉薇《家‧寶》
蔣曉薇小姐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家‧寶》,最近由突破出版社重新再版推出。故事的主角余家寶,是八十後的香港人。雖然被取名「家寶」,成長過程卻缺少家庭快樂。曾經和美滿的愛情走得那麼近,但又因為命運作弄而被耽擱。在歐洲遊歷過後,終於決定回歸香港。經歷了幾許風雨,一直被耽誤的愛情何時才能開花結果?
這部小說除了一個向內心挖掘傷痛的故事外,同時亦側寫這個城市:由主角出生的80年代,一直到2014年後的香港。既寫主角的成長故事,同時亦寫幾代人的傷痕。如董啟章先生在序中所言:余,即我,家,即香港,寶,即每一個人。余家寶的故事,即是每個香港人的故事。
解憂舊書店:保羅·奧斯特《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我想「被耽誤的愛情」是際遇、是命運。《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就是一個關於人的命運的故事。命運是一個哲學思想的命題。書中中年的納善先生因婚姻失敗、大病過後,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等待死去,就移居到布魯克林展開新生活。在那裡他遇到不同的人物,舊書店老闆、餐廳女服務員、街角的主婦等,也久別重逢自己的外甥。這些人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有著自己的過去,有些甚至已經放棄人生渾噩過活。每個故事都令人反思生命的意義。納善想記錄這些故事岀版傳記,因為文字能留存,讓死者複活,「千萬別低估書的力量。」讀完會感到人生並不完美,但這才是人生。還有愛要及時!
田園書屋: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
本書以戰火動盪的大時代為背景,在前後橫跨超過半世紀的時間裡,寫盡了愛恨交織的眾生百態。作者巧妙地將愛情的相思之苦比喻成瘟疫的病狀,而這段無法觸碰、充滿無奈的戀情,也如同無法治癒的絕症般,永無止境地蔓延下去。
男主角的愛情就像是一種病,他為情癡狂,為愛迷戀,並執著等待了五十一年九個月又四天,癡情的他就像是一個與「時間」為敵的男人。很少愛情故事描寫老年人,但兩段蔓延幾十年生死不渝的愛情,在小說裡不是才子佳人,而是一對老夫妻,以及苦苦等待多年的另一個老先生。雞皮鶴髮沒有阻礙愛情,反而是愛情的證明。一部華麗炫目的作品,寫盡了愛情、死亡和回憶,以及歲月的無情。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湯瑪斯.品瓊這樣評論:一部作品最好的結果是能夠將我們受傷的靈魂歸還給我們,而《愛在瘟疫蔓延時》這部既閃耀又令人心碎的小說,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值得一提的是,馬奎斯是拿到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才寫下本書的,過去文學界不少人稱諾獎是「死亡之吻」,幾乎得過此獎的人就等於是寫作生命的結束,無法再突破,但馬奎斯以最常見的愛情題材,完美詮釋了豐富的思想與人性,成為當之無愧的本世紀最有魅力的作家。
序言書室:梁卓恒、劉保禧、李駿康(編)《字裏人間﹕人文經典與通識教育》
最近上映的港版電視劇《大叔的愛》,讓人們重新思考人與人的情感關係,同性戀(homosexuality)不過是晚近描述其中一種關係的術語,但對人文學科教育的學者來說,這種情感關係其實古已有之。古希臘哲學教師與弟子的關係,並非重視性慾上的自由互動,而是著重於對愛慾和身體的控制。即使在重視儒家教育的古代中國,老師與弟子之間的敬愛,以及儒教在人倫關係所著重的敬愛,亦是一種情感教育。由梁卓恒、劉保禧、李駿康合編的《字裏人間﹕人文經典與通識教育》,以《論語》、柏拉圖《悲德羅篇》、舊約聖經《約伯記》、佛教《地藏經》等經典著作,展述人文教育對情感問題的理解﹔書中其他文章分別以不同經典著作討論倫理及社會課題﹕如德性(《古蘭經》)、政治正當(盧梭)、經濟自由(海耶克)及勞動異化(馬克思)等。本書附錄為中大哲學系教授張燦輝的訪問稿,當中受訪者談及回歸人文教育的初衷,談到人文學術和經典閱讀對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以人文學科教育對「人的存在」及「對話」等方面的看法,對人文學科感興趣的讀者,大概能從中獲得更多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