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不凡事】點止食飯咁簡單
香港從哪個國家進口最多食米?
自 2003 年起,香港的食米儲備量足夠市民食用多少天?
這些是 Andrew 和 Phoebe 兩名香港的大學生想也沒想過的問題。事實上,更不是大部分人感興趣的事情,縱然我們差不多每日都會吃飯。去年疫情蔓延期間,市面曾經出現搶購米糧的情況,大家才忽然察覺缺糧也可能在香港發生。其實,自 2003 年起,香港的食米儲備量一直維持在足夠市民食用 15 天的水平。而 Andrew 和 Phoebe 則因為在宣明會實習的機會,首次探索「米」這種吃了多年,自己卻從未深究的必需品。
他們選擇了香港的食米主要進口國 — 泰國,了解水災及旱災如何一直影響著當地農民的收成和生計,加上近年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問題,怎樣令農民百上加斤。他們還特別設計了工作坊,讓中學生可以透過農務實習,初嘗耕種滋味,再參與體驗農民實況的工作坊,了解農民如何飽受旱災和水災的威脅。
在泰國,發生水災的風險較高,這與遍佈全國的複雜河流系統有關。同時,旱災亦十分普遍,一般發生在 6 月至 9 月期間,當雨季延遲開始,或 10 月至 5 月之間,這個降水量少的期間。旱災可能引發嚴重缺水,影響耕種及食米的出口價。而本地進口泰國香米的價格,於 2018 年至 2020 年期間,維持在全年平均每公斤港幣 8 元的水平,相對於 2017 年時,僅為全年平均每公斤港幣 5 元。
就是這樣的一個實習機會,讓 Andrew 和 Phoebe 既能夠放眼世界,亦可以明白到與自己日常生活的關連。而宣明會每年均會在香港招募就讀大學課程的同學,成為短期實習生,協助他們建立相關知識及技巧,他們亦由初時不太認識宣明會,透過實習過程中參與探究議題,以及協助帶領學校講座和工作坊等,與中小學生分享他們學到的知識。完成實習後,Andrew 認為「這個實習有不同機會參與,感覺到自己所做到有所貢獻,覺得很滿足」。如有機會,他和 Phoebe 都希望隨宣明會到泰國一趟,親身看看稻米的種植情況,還有向當地農民多了解災害如何一直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