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一紀錄片獎「考慮多項因素後」不予頒獎 比賽網站未能瀏覽
2007 年由浸大傳理學院舉辦的第 7 屆「張國興傑出青年傳播人獎」向參加者發電郵,指將通知賽果。惟該電郵亦指,「紀錄片組」在「考慮多項因素後」,不予頒獎。現時該獎網站無法登入。翻查資料,該獎標榜「唯真為善」,上屆紀錄片獎大獎得主為《地厚天高》。
「得獎作品必須展示社會責任感」
「張國興傑出青年傳播人獎」每兩年一屆舉行,標榜「唯真為善」的精神,今年為第七屆。比賽設七個組別,包括戲劇組、紀錄片組、創意作品組、評論組、文字組、錄像及多媒體組,以及聲音組。30 歲或以下的香港居民、及於本港就業或就讀的非香港居民均可參加。
《立場》嘗試登入「張國興傑出青年傳播人獎」網站,未能瀏覽。然而翻查過往資料,該比賽以傳理學院院訓「唯真為善」為評審原則。獎項明言,「得獎作品必須展示社會責任感」。以紀錄片獎為例,上屆大獎得主為林子穎的《地厚天高》;優異獎得主為黃麗萍的《向上爬》。
報道指部分紀錄片獎作品與反送中有關
今屆比賽於去年 10 月截止。其後主辦方以疫情為由,兩度延期公布賽果。《立場》接獲消息指,今日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向參賽者發電郵通知結果,電郵表示﹕「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the awards for the Documentary category will not be awarded.(考慮多項因素後,紀錄片組獎項將不會頒發。)」
《眾新聞》報道指,紀錄片組獎項部分參賽作品,與反送中有關。
《立場》已向浸大查詢不予頒獎的因素為何,以及是否已將獎項網頁下架,尚待回覆。
翻查過往資料,「張國興傑出青年傳播人獎」榮譽顧問為浸大榮譽大學院士黃應士、導演張艾嘉;諮詢委員會主席為浸大協理副校長及傳理學院院長黃煜、紀錄片組評審團為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魏時煜、紀錄片導演楊紫燁及張虹。
張國興(1916-2006)曾任記者,亦是製片人、評論人及學者。1978 至 85 年,他是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現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系主任。為記念他,浸大傳理學院及其校友成立「張國興傑出青年傳播人獎」,希望透過獎項提倡「唯真為善」及原創精神,提高年青人在傳播領域的專業水平。「張國興傑出青年傳播人獎」自 2007 年起,每兩年頒發一次,優勝可獲 15,000 元,優異可獲 5,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