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屬於任何時空的《香港花園》
【文:Shan】
我們經常用線性去理解時間,油街的展覽《明日的昨日是今日》便提出了這個時間特質。過去的我們成就了今天的我們,今天的我們希望未來的我們也能活得好好的。可是這一切期望好像都不屬於李傑的作品《香港花園》。
展覽介紹寫藝術家「刻劃出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感知」。第一眼看上去,《香港花園》好像與時間拉不上關係。以「過去」為例,油街曾是皇家遊艇會會所,現為二級歷史建築物並活化成藝術空間,作品卻好像沒有直接回應這段過去。
其實,在具歷史背景的建築物裏做展覽是不容易。因為空間本身擁有一個文化符號,而且物理上也不能碰場地的一磚一木。除非把展覽定位成不具歷史含義(即築起四面假牆,把空間抽離於原有的文化背景),否則作品很容易被空間原有的特色和背景影響。《香港花園》沒有刻意修飾場地的任何瑕疵,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與空間前身的關係。
可是偏偏,展覽以時間為中心。根據油街的訪問,他們正進行擴展計展,正好可以用作品展望將來又或回顧歷史,於是「過去、現在、未來」成為了展覽的主題。觀眾以此作為前設去欣賞作品的話,作品的可觀度便被油街的歷史困住了。
以我對藝術家的認識,他是一位經常處理情緒的藝術家。一如既往,他這次的作品也是把整個空間揉進他的個人情緒裏面。歷史背景也許對他來說可能並不是重點,他要做的是把情緒、物件、空間融為一體。假若空間是塊畫布,他就是視裝置作品為顏料的人。回應過去可能不是他首要處理的事情。
同時,花園作為人造景觀,理應是美好的,《香港花園》卻刻意營造一般花園所沒有的廢墟感。即使作品裏有花園的元素——植物、生物和池塘,但在投影機的投射下,他們是靜止的畫面,了無生氣,更加強調了人造景觀的感覺。我們不能透過這個花園辨認出季節,時間像是停止了一般。
《香港花園》帶出的詩意空間,對我來說,是一個停滯的時空。影像不會跟著時間流動,植物不會枯萎,池塘不會流動。那就如香港一樣,慢慢的被人刪去歷史,慢慢的展望不了將來,我們活在停滯的時空。沒有過去也沒有將來。
當然停滯的時空也是時間的一種,只是我認為《香港花園》不屬於油街,它更應屬於香港某個沒有歷史束縛的地方。
——
本文為香港視覺藝術評論人培訓計劃 2021 獲導師吉暝水挑選文章。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並不代表1a空間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