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編按:文學及文化季刊《方圓》,每期都邀請各領域的創作人、評論人就文化主題對談。「重置」一期請來四位香港作家、文化人交流生活體悟與創作靈感。以下節選部分內容,原文約一萬五千字。

時間:2021年5月24日

地點:艺鵠ACO

主持:

鄧小樺(作家,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方圓》總編輯。以下簡稱「樺」。)

與談人:

紅眼(專欄作家,影評人。《藝文青》總編輯。以下簡稱「紅」。)

朗天(作家、評論人、文化策劃及論述推廣者。以下簡稱「朗」。)

陳燕遐(獨立學者,一直從事大學語文及文化教育,研究動物文學及自然寫作。以下簡稱「遐」。)

鄧烱榕(前《號外》主編,現兼職編劇。以下簡稱「榕」。)

 

紅:看到「重置」時,我想起的不是restart,而是電腦的reboot,reboot和我是比較親近的。大概是七八年前,我有一段時間不斷工作,做報紙、做雜誌,還有自己的稿約,身上同時帶著兩三部手機。我當時很怕會收到email、Whatsapp,但我的工作就是要不斷溝通,尤其做流行雜誌。我幾乎是沒有時間坐下來靜靜寫稿的,經常是在媒體活動之間,墊著大腿打開手提電腦就寫幾句。這種狀態是不健康的,也維持了一段長時間,我發覺自己沒有辦法聚精會神去寫一篇小說,或深入的文章,只能寫出比較即食的東西。

樺:當時你幾多歲?

紅:二十六七吧,還年輕,但很快就虛耗了,現在就是人乾了(笑)。

也稱不上是個轉捩點,當時偶然有一個機會……一般來說工作中很少人會真心和你談心的,但當時我訪問了周耀輝,他大概不記得自己說過這句的,但這句對我來說印象很深:「其實你也是做一陣而已吧」,好像看穿了我一樣,刮醒了我,「其實你不適合做這些東西的吧,你不會做很久吧」。我就去了旅行,選了去西藏。

西藏和重置的關係是很密切的,他們有一個「轉山」的習俗,看似十分宗教性,但其實完全是一個旅遊節目(眾笑)。我們包了一架車,司機用十日八日,沿著山帶你——我想重點不在於他帶你去哪裡,而是帶你去一個完全收不到手機訊號的地方,這很重要。每天在車上坐十八個小時是很悶的,你會很想翻牆上Facebook,但不行,客觀條件就是不允許你上網。你甚麼都做不了,唯一做得到的都是一些很原始的東西,喝酒,吸煙,和司機、拼車的乘客聊天。那幾天裡,大家都放下了手機,說不上是發生了革命情感,但會覺得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原來可以是很近的。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公路之旅。我最開心的也是我可以完全放下手機,沒有人找到我,我有藉口可以不理世事。完成這個旅程後,我發現,其實不去理會那些東西也不是一件很大不了的東西,你沒有自己想得那麼重要,那些東西也沒有你想得那麼重要,即使錯過了也未必會有很大影響。之後我就養成了經常不回覆信息、吊兒郎當的狀態,這就到了中年。

所以我是很感謝周耀輝那句話的。那時我覺得自己越快、越不上心就代表著越上道、越專業,我會下班後乘直升機到澳門飲酒,翌日早晨回來繼續上班(眾驚訝)。那時的價值觀不經不覺就變得追求速度,可能流行雜誌、出版界就是要快吧。

榕:為甚麼我沒有這樣的?明明我也是流行雜誌出身(眾笑)。

樺:人家二十幾歲時就直升機來回,這些對白應該由你來講才對吧?你還和我坐巴士出來飲酒食潮州菜(眾笑)。

朗:傳說中有《號外》的前輩,一個在台北,一個在北京,會坐飛機來香港文華飲下午茶,然後各自再坐飛機回去。

紅:直升機輸了(笑)!

那次西藏的經驗其實也不是一個很神奇的restart來的。我記得當時唯一一個收到的訊息是健吾來問稿費,將我帶回了現實(眾笑)。並不是說旅程完成後我就整個人重生了,但這個體驗讓我明白不需要事事都那麼趕,而可以慢下來,甚至去做些吃力不討好的東西,結果可能幫助更大,令你心靈上更好過。

朗:Reboot通常是因為電腦有些故障,才要用boot來恢復正常。那你這個旅程有這個感覺嗎?

紅:一開始是有的,我後來覺得快與慢是波動的,有時會很快,有時又會很慢。我很年輕的時候,會覺得自己一定要很快,慢就代表著自己狀態不佳。但現在慢下來、沉澱下來之後,我會接受快有時慢有時,不會因為嫌自己慢而去reboot。以前我會有這種想法的,現在會讓它自然而然。

 

《方圓》文學及文化專刊 二〇二一年春季號 總第八期
出版:香港文學館

總編輯:鄧小樺
專題編輯:鄧小樺 查映嵐   創作編輯:鄭政恆
評論編輯:朗天         學術編輯:張歷君
視藝編輯:查映嵐
執行編輯:賴展堂

網上訂購:http://www.hkliteraturehouse.org/shop/rre423937pngsajaw522exsrmp9gz4-ehcal

《方圓》網站:https://www.fyosquare.com

臉書主頁:https://www.facebook.com/FY.OSquare/

Instagram:o.squa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