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 2021】立場博客齊出新書 包羅歷史生活科普題材
一連七日的香港書展今日(7 月 14 日)開幕,余震宇、李衍蒨、盧斯達等多位《立場新聞》博客亦趁此機會推出新作,題材歷史、生活、科普等,其中李衍蒨更同期推出兩本新書;而「港識多史」的《教科書不會教的 36 個歷史人物》早前已作另文介紹。
受疫情影響,書展去年停辦,今年書展遂成 2019 年「反送中」之後,亦是國安法生效後首次書展。抗爭抗疫的疲勞夾擊,不少博客均認為今次出書的經歷最不容易。得來不易的出版物,更值得大家捧在掌心細閱。
【生活類】
殷琦《當老 而不死》
安老院虐老的新聞屢見不鮮,甚至有說「在香港,安老院可能是最接近天堂的地獄」。任職表達藝術治療師的殷琦,以前線安老服務工作者的角度,紀實安老院日常,並探討如何快樂地變老、照顧長者的掙扎。
Ms Yu《小孩事不小》
心靈勵志類讀物不是大人的專利,人生經歷不多的小朋友同樣需要。音樂教師 Ms Yu 整理日常與孩子的對話推出新書,通過孩子重新認識自己、了解世界,「大人不懂的,小孩來解答」,勉勵讀者「先設法將心填滿,人才能繼續好好走」。
劉彥方《哲食之道》
香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劉彥方新書談哲學與飲食的關係,所謂「哲食」是指經過哲學反省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態度。他認為,進食並非純粹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生理需要,從中更反映人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哲食」更了解認識自己。
【科普類】
余海峯《宇——這個天體物理學家不離地》
延續中學生好書龍虎榜的《宙》,余海峯推出同系列新書。該書以個人經歷為主線,訴說他成為天體物理學家的路,以及他對科學的看法,嘗試從理性而又不失人性的角度思考科學和社會問題,一改「科學家離地」的刻板印象。
李衍蒨《屍謎:驗屍檯外的20個謎團》、《骨子裏的話 - 法醫人類學家上的骨頭課》
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相當勤力,今年書展推出兩本新作。《屍謎:驗屍檯外的20個謎團》是繼《屍骨的餘音》之後又一新系列,回應讀者提出有關死亡的問題。《骨子裏的話 - 法醫人類學家上的骨頭課》以屍骨的故事作切入,由死看生,重組生命的價值。
李慧明《物理治療師的運動場邊絮語》
東京奧運即將開幕,任職註冊物理治療師、曾任國家隊醫官的李慧明新書,以運動物理治療師的角度出發,分析運動常見的傷患原因及治療原理,並記錄隨隊比賽場邊的見聞,訴說運動員風光背後的辛酸。
史丹福《血液狂想曲2 --血液的抗爭與救贖》
醫生史丹福再說「血的故事」,今次以「血液癌症」為主題,說藥物如何助病人「抗爭」,藥物如何作用換來「救贖 」/該書借音樂引介療法,繼而說明血液對身體運作的功用,最後與讀者探索捐血和輸血背後救人的過程及意義。
【歷史類】
余震宇《壹街一個故事.新界東篇》
由香港島到九龍的大街小巷,《壹街一個故事》來到新界篇。Facebook 專頁「香港舊照片」版主余震宇今次談新界東的街道故事,收集口述材料、文獻檔案等,發掘鮮為人知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地區歷史。
盧斯達《如水赴壑——香港歷史與意識之流》
今年書展不乏香港歷史的新作,盧斯達的作品也是其中之一。他從史前時期的中國細數到 2020 年代的香港,收集數千年來育成「香港」的歷史片段,尋問「在歷史長河中,有甚麼故事建構了今天香港人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