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傲莊事件的新發展 — 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五十九)
柏傲莊 III 要拆卸重建,事件滿是謎團。地產資訊平台《胡.說樓市》提出五大疑問,其中一點挺重要:作為發展商的新世界,於 6 月 18 日通知屋宇署地盤出事,已暫停有問題的第 8 座上蓋工程,但新世界發出的第一份新聞稿,只指出接到承建商通知 — 總承建商「協盛建築集團」其實是新世界自己的建築部,現在形容到好像一間外面的公司,彼此關係疏離 — 部分牆身結構混凝土檢測數據未達要求,經評估後確認結構安全,但沒有提及暫停工程的事,而且在 6 月 20 日如期進行第三輪銷售,到底當中有否涉及刻意隱瞞呢?
另一方面,中科監察的潘焯鴻以行內人身分,揭露柏傲莊第一至第三期不斷出現項目管理問題:「由 2018 年 1 月至 7 月地盤沉降、2018 年 8 月俗稱大砧板的轉力層在繞灌混凝土時倒塌(轉力層的支撐架質量明顯嚴重不足而無論港鐵或新世界都未有發現問題)、今日因為指定區域混凝土強度不足而需要拆卸興建中第三期第一及第八座進行重建。」他認為港鐵及新世界作為項目管理責無旁貸,更質疑承建商協盛來來去去用同一群二、三、四判,而這群人其實劣跡斑斑。由於事態嚴重,一群柏傲莊三期的準業主向新世界發公開信,投訴一直得不到對方直接聯繫,電話熱線的接線生只是重複新聞資訊,未能釋除疑慮,坦言「心理都受到嚴重的打擊」。
但很奇怪,網上除了有財經專欄作者替發展商護航外,連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的講師也在報章撰文說好話:「雖然工程出現失誤,但發展商的危機處理方式,值得一讚。」,「有人問這單事件之後柏傲莊是否會跌價,看來就不會了。」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日前(12 日)更在《信報》,以〈新世界在柏傲莊事件的危機管理值得學習〉)為題,寫了篇文章,開宗明義的說:「不少人猜測是否有偷工減料,豆腐渣工程的問題,我認為這個可能性不大,原因是新世界近年積極提升個人品牌……而且現時不是整個結構出現問題,當中是第 8 座 7 樓和 8 樓該兩層的石屎結構不能達標,因此偷工減料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莊太量只是經濟學者,他的專業知識到底有何過人之處,使他可以輕易打破隔行如隔山的障礙,在現階段便毋視錯綜複雜的內情,作出權威性論斷?新世界重視品牌是一件事,此乃形象工程問題,不能推斷出沒有人偷工減料的結論 — 新世界的新聞稿用「接獲通知」而非「報告」這種形容上下級關係的字眼,暗示同系的承建商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性。如果屬實,作為發展商,新世界怎樣重視品牌也無用,也無助於制止山頭主義連累管理層。
莊太量要越俎代庖,並非不可以,但前提是拿出堅實可靠的研究報告及數據,足以否定中科監察這類來自建築界的強力質疑,「絕對不是新世界的 QC 做得好,亦不是新世界對質量要求高。新世界擁有自己建築公司,又長期源用皇家判,新世界和港鐵沒有好好管理安全及質素,反而是問題。」現在莊太量單憑個人的主觀判斷,輕率地把事件降溫,壓低了問題的嚴重性,把公眾 spin 去欣賞新世界的危機公關,靠的只是學者光環,這便有濫有學術權威之嫌。受影響的主要是《信報》的忠實讀者,一班社會上的精英。
作為時常曝光的經濟學者,莊太量反對干預市場的觀點跟一班港府國師大同小異,特別在租務管制的立場上,他多番提出反對,認為是好心做壞事。但事實上,單靠增加供應作為處理房屋問題 — 例如劏房 — 的最重要手段,根據過去多年的經驗,便等於鼓吹政府放軟手腳,益了一班靠經營劏房賺大錢的業主。在今次拆樓事件上,莊太量急不及待地幫新世界說好話,盛讚其危機管理:「新世界集團都做到了以下幾點:第一主動申報;第二,大刀闊斧檢查和拆卸樓宇;第三,給買家一個頗大賠償。」使人聯想起《大時代》的丁螌那句「浪子回頭金不換」。講到危機公關,能夠得到知名經濟學者力撐,這一點又確實使人另眼相看的。
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曾國平,於 2021 年 5 月 6 日,在《信報》 題為〈蓋爾曼失憶效應〉的文章中說道,「準確傳達資訊,讀者有一點責任,傳媒有更多責任,知道來龍去脈的學者專家最有責任。清楚表達不含混,一分證據一分話,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但事實上,不是每個學者都會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