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Mo @ G 點電視

【資料搜集:Claudia、Mo;撰文:Claudia;編輯:Jinner、Connie】

在香港,我們雖然見證著越來越多公眾人物出櫃,他們不少亦借其知名度積極為同志發聲,但當中只有寥寥可數的政治人物敢於出櫃或是公開支持性/別小眾。近年,歐美各國則有越來越多政府官員甚至國家元首出櫃,既證明民眾越來越接受性/別小眾,不同的性取向以至性別認同並不會對從政路構成阻礙,亦反映平等多元等價值越見重要。現在讓我們介紹世界各地的一些性/別小眾政治人物,看看他們是否會推動針對性/別小眾的德績。

【歐洲】

挪威

2002 年,時任挪威財政部長 Per-Kristian Foss 出任臨時首相,並於同年與伴侶民事結合,成為世界第一位同志首相。隨著越來越多歐洲民眾接受同性婚姻,擁抱自由平等概念,當地亦再有為數不少性/別小眾成為政治領袖。

挪威前首相及財政部長 Per-Kristian Foss(圖片來源:Per-Kristian Foss Facebook

冰島

冰島史上首位女性總理西于爾扎多蒂(Johanna Sigurdardottir)早於 2010 年,國會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時,與伴侶將民事結合關係轉為婚姻,成為首位擁有合法同性婚姻的國家元首。她上台執政時已公開承認自己同志身分,可見冰島社會對同性戀相當開明和包容。

冰島總理西于爾扎多蒂(圖片來源:Nordic Co-operation

盧森堡

盧森堡總理貝特爾(Xavier Bettel)於 2016 年在任時和同志伴侶、比利時籍建築師戴斯特內(Gauthier Destenay)結婚時也備受關注,獲得不少民眾祝福。貝特爾的婚禮被指象徵了他是改革派的總理,一反盧森堡保守的刻板印象,反而處在同性婚姻等社會議題的最前線。他更於 2018 年成為首位連任的同志總理。

盧森堡總理貝特爾(右)與丈夫戴斯特內(左)(圖片來源:Xavier Bettel Twitter)

現任國家元首及高官方面,塞爾維亞總理布納比奇(Ana Brnabić)、德國衞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和西班牙本土政策與公務員事務部長伊塞塔(Miquel Iceta)等均為已公開出櫃的同志。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民風保守,並未承認同性婚姻或伴侶關係合法,恐同衝突事件屢見不鮮,連首都的同志遊行也曾因遭受攻擊而暫停。布納比奇不但是塞爾維亞首位公開同志身份的女總理,更是全球第一位迎來寶寶的同志總理。雖然她曾出席同志遊行,亦表示社會更多元才會更強大,但礙於各種政治壓力,她並未刻意推動性別平權議題,令不少維權人士失望。

塞爾維亞總理布納比奇(圖片來源:Government Of Serbia

德國

作為德國衞生部長的施潘則強調不同性傾向並不是病,不應被治療,也於任內立法禁止改變性傾向的療法,特別保障未滿 18 歲的年輕人,傳達性/別小眾亦正常不過的信息。

德國衞生部長施潘(圖片來源:Jens Spahn Facebook

比利時

在比利時,由長年倡議性別權益的總理德克勞(Alexander De Croo)所組成的聯合政府更任命了跨性別人士德薩特(Petra De Sutter)為副總理,成為歐洲政壇目前職位最高的跨性別政治人物。德薩特多年來積極參與跨性別者與人工生殖權利倡議工作,又公開分享其作為跨性別女性的經歷,希望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跨性別者爭取更多。不過,她的從政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曾面對身分認同的挑戰,甚至受極右派勢力的攻擊。即使如此,她認為要化憤怒為行動,為好的動機奮鬥。無論如何,她的成就反映比利時進步的社會和政壇對性/別小眾友善的文化。

比利時副總理德薩特(圖片來源:dichtbij

芬蘭

此外,儘管現任芬蘭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並非性/別小眾,她卻來自同志家庭,由勞工階層的同志母親們撫養成人,並指其家庭和成長背景深深影響了她的價值觀和理念,積極關心社會小眾和兩性平權等議題。她成為總理後延攬多位女性入閣,致力推動性別平等。其內閣亦推出「平權計劃」(Equality Programme),包括鼓勵家長平等分擔育兒責任和縮窄男女薪酬差距等政策。馬林還推動《變性法》(Trans Act)改革 — 現行法律陳舊落後,規定申請人必須接受多年精神健康檢查以及強制絶育手術才可申請更改性別,但馬林表示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的性別認同,而聯合政府現時亦支持修訂法例,修訂案將提交國會審議。

芬蘭總理桑娜.馬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

去年美國大選全球觸目,原來在拜登上場後,他分別任命了男同志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為運輸部長和跨性別女性萊文(Rachel Levine)為助理衞生部長。前者成為美國首位公開自己同志身分的部長,後者則成為聯邦政府最高階跨性別官員,對性/別小眾而言無疑象徵展開了歷史的新一頁。

美國運輸部長布蒂吉格(圖片來源:NPR

布蒂吉格在提名發表會上特別談及荷美爾(James Catherwood Hormel)於 1994 年被提名擔任美國駐盧森堡大使時因其同志身份而受襲一事,藉此希望他的提名能為同志青年帶來肯定,傳遞出社會接納性/別小眾的信息。而萊文則在公共衛生方面經驗豐富,同時積極參與性/別小眾平權事務。拜登在其上任時就提到萊文將能顧及不同地區、種族、宗教、性取向及殘疾人士的需要。

美國助理衞生部長萊文(圖片來源:Human Rights Campaign

【亞太地區】

台灣

至於亞洲,最為讀者所知的要數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她從不避諱談自己的跨性別身分,被形容為「全球首位跨性別部長」,並指她的分享有助社會了解跨性別人士,更尊重多元價值。

唐鳳,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紐西蘭

大洋洲保障性/別小眾的先驅莫過於紐西蘭。現任副總理羅伯遜(Grant Robertson)是該國第一位公開出櫃的副總理。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公布內閣名單時指雖然內閣陣容非常多元,但被問及由男同志擔任副總理的重要性時,阿爾登強調選賢任能看重領導能力,而非性取向,可見社會認為性/別小眾與常人無異。

紐西蘭副總理羅伯遜(圖片來源:The New Zealand Labour Party

【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中東國家】

最後來到拉丁美洲、非洲以及阿拉伯國家 — 這些地區的不少國家對同志不友善,社會民眾認同反同法律,性/別小眾備受壓迫,甚至遭受生命威脅,遑論出現公開出櫃的政府官員。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地域差異明顯,整體社會對同性戀或許越來越開明,但當地教會仍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部分地區甚至未將同性戀非刑事化。

非洲

非洲方面,不少國家將同性性行為視作違法,違者須負刑責,在部分國家更會被判處死刑。其中的例外是南非,它在性小眾平權方面領先非洲,不但是世界上第五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非洲國家。南非前公共企業部部長琳妮.布朗(Lynne Brown)是非洲大陸裡首個公開出櫃的政府內閣成員,她曾參與爭取性別平等的運動,喚起社會各界關注女性權益。

中東

大部分中東國家受伊斯蘭教的強烈影響,多數都禁止同性戀。在伊朗、伊拉克等地,最嚴重可能遭判死刑。因此,在中東國家幾乎沒有性/別小眾政府官員。

南非前公共企業部部長琳妮.布朗(圖片來源:Moneyweb

【總結】

歐美等地的性/別小眾平權進展和社會接納程度固然令人鼓舞,令人期望自詡為國際都市的香港能有日追上,但我們不應忘記世界仍有許多地方對性/別小眾存在嚴重偏見,繼續在爭取平權的漫漫長路上努力。希望代表人民的政客更能帶出社會上各種聲音的同時,社會亦不會過份著墨於性/別小眾的身份,反而多留意每個人的能力和工作往績。

 

延伸閱讀:香港出櫃名人資料庫

原刊於《G 點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