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尖子懷疑人生 物理治療不是真正「專業」?
同事傳來面書群組「中大 Secret」投稿。藥劑師樓主抱怨自己 DSE 考到好成績,但因為自己的一個個錯誤的決定,覺得自己「前途似咁」。
我出身屋邨中學,當年有一位狀元師兄,一位狀元師姐。師兄選了醫科,師姐選了教育。很多人都給師姐意見,說高考拿到一手好牌,為甚麼不選「神科」,要選門檻不高的教育系?
師兄後來順理成章當了專科醫生,一位在公立醫院過著「On Call 36 小時」競競業業的醫生。師姐不理別人勸告,一直繼續用功苦讀,再考到獎學金到牛津唸碩士和博士,現在已經是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師兄的人生比較成功,還是師姐的人生比較成功?「成功」是賺的錢要夠多,還是要賺社會給你的膜拜?在他們到達現在的事業階梯之前,他們經歷了哪些痛苦,哪些壓力?他們選擇這樣的人生,是對學科的愛,是社會責任,還是地盤工人很現實的一個「窮」字再問侯各位娘親吃飽了沒?
物理治療啊,從我進大學一直到現在,都有些二十尾、三十頭的同學拿著其他大學學位和人生經驗和我們這些黃毛小子丫頭們一起上課。他們都知道這是三、四年的光陰、學費和家庭的壓力,但他們都認為物理治療師是他們要追求的事業和專業,都一股腦兒再沉浸在書本中。奇怪的是,就算是我唸物理治療那年代,所有的評論都認為這一科已經飽和,為甚麼仍然有著這班傻的同學,仍然要拼個學位拿到治療師執照,他們為的又是甚麼?
何況,現在理工大學有兩年制 graduate entry 物理治療課程,社會福利署還有全額獎學金。
而我們這些被職系飽和度擠出來的物理治療師,雖然不少人改過行,最後還是回來了,很多都算混得不錯。就算現在開始又有移民潮,物理治療師也算是最容易拿到外國執業資格的專業人士。而這些年長生畢業成為物理治療師,也沒有因為遲來的入學令自己的事業階梯有甚麼延誤。
樓主想要突破,但付不起機會成本。註冊藥劑師在香港或許受到醫療制度的制肘,但我認識的藥劑師朋友,除了沿醫院的晉升階梯扶搖直上外,也有人開藥房、有人再進修做公共衞生研究,有人到藥廠做科研,也有人還是心有不甘再回去醫學院唸醫科。還有,這些都不一定是在香港的機會。世界很大,人卻十分渺小;快樂,是要懂得去選擇。
當有侯選區議員要用到拿當年會考高考成績作招徠而被人訕笑後,樓主甚麼時侯才發覺,自己的「霉」問題不在於不好好利用自己的公開試成績,而是「無特別技能,人不夠『醒目』」更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