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訪問,被問到大陸武統台灣時,露出長達 7 秒的「詭異式微笑」。(NBC 新聞截圖)

文:王家豪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羅金義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中國外長王毅早前在北京出席慶祝《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 20 周年的活動時,說兩國關係進入了「不是盟友,勝似盟友」的新時代。有關俄羅斯在中美矛盾當中的定位,北京自是希望大家聚焦於《條約》得以續期五年這好消息。尤其是上個月美國與俄羅斯兩國領袖的峰會成果有限,關係未見突破,那麼中俄關係已經超越了「軍事政治同盟」模式,庶幾成真?不過在這些官方輿論焦點之外,同時引起我們注意的,卻是普京總統提及台灣和印度的兩段小插曲。

助攻台海的迷思

美俄峰會前夕普京總統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訪問,談及中國大陸武統台灣,回應值得細味。記者問「讓我再提一個幫助理解中俄關係 —— 以及與美國關係的問題。如果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台灣,俄羅斯將如何反應?」一直態度嚴肅的普京被形容為忽然「詭異地」笑了起來,長達七秒鐘,然後反問什麼?你知道中國大陸準備武力統一台灣?我對此一無所知啊。 」接著說「我們經常說,政治沒有如果,虛擬語氣(subjunctive mood)在政治裡是不合適的。政治的話語裡,沒有『可能』或者『想要』。我對此(統一台灣)沒辦法發表評論 —— 這不是當今世界的一個現實。請多包涵,別生氣。但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意義,這件事沒在發生。中國大陸說了要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了嗎?沒有。」最後普京強調,多年以來中國大陸一直在發展與台灣的關係。在兩岸問題上有各種看法,大陸有自己的看法,美國有不同的看法,台灣也可能有不一樣的形勢評估。但幸運的是,還沒有發生軍事衝突。

中美矛盾升溫,陸續有西方陣營的高層官員提出在兩岸爆發衝突時要「捍衛」台灣,於是到底莫斯科如何看待大陸武統台灣,就成為國際政治大謎團之一。兩年前美國眾議院前議長金里奇分析,假若解放軍在俄方空軍協助下攻台,將會大幅降低支援美軍的勝算,影響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的盤算。近年俄中加強軍事合作,提升解放軍空、海軍作戰能力;加上多年來持續對華售武,使解放軍逐漸在台海取得軍事優勢。

2005 年兩國於山東半島舉行「和平使命-2005」聯合軍事演習,包括登陸作戰,有國際輿論認為那是要威嚇台灣,而不是旨在反恐;中方藉以對外暗示俄羅斯站在中國一邊,而俄方則熱衷展示武器裝備,爭取更多軍火訂單。然而,俄羅斯外交部和國防部事後澄清,聯合軍演與台灣問題無關,純粹是訓練性質。俄國終究拒絕與中國簽署軍事協議,不願承諾介入台海衝突。克里姆林宮對兩岸分離現狀感到「滿意」:它牽引着中美關係,分散中方在俄邊境的軍力,也促使北京繼續從俄國購入先進武器。因此,莫斯科不願看見台海爆發軍事衝突,更避免捲入中美「代理人戰爭」。理想地說,俄羅斯可以搶佔道德高地,調和中國與美台的利益,化解台海衝突。然而隨着俄中關係漸趨不對等,俄羅斯反而要提防被中國利用,捲入兩岸烽煙。(有關俄羅斯對台灣政策,可參看拙著《俄羅斯「向東轉」:東亞新勢力?》,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2021 年 6 月出版,第 3 章)普京在美俄鋒會前夕在 NBC 如此放話,不是堪稱妙著嗎?而普京的這段巧言在中國媒體廣被引述,包括官方《新華網》和對台關係前線的《台海網》,北京「戰狼外交」咄咄逼人的口吻在對台戰略上是否需要當真,不也是頗堪玩味嗎?

中印之間的戰略對沖

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續期的背景下,普京最近也簽署了新修訂的《國家安全戰略》,當中大談建構「後西方」世界秩序,主要方向是跟中國和印度發展戰略合作關係。作為國家安全最高級別的指導性文件,《國家安全戰略》每六年修訂一次,旨在釐定國家利益、戰略重點和威脅認知。克宮在這葫蘆裏面同時放入雙邊關係緊張、互相猜忌的中國和印度,到底是在賣什麼奇藥?

其實早於 1990 年代末,俄羅斯前總理普里馬科夫(Yevgeny Primakov)已經提出「中俄印戰略三角」(RIC)合作,但中印都質疑背後的地緣政治動機。近年俄羅斯大肆宣揚西方陣營分裂、俄印中三國為首的非西方勢力興起,旨在推動「後西方」世界秩序反制西方霸權。克宮的如意算盤當然未必打響,皆因印度在美國的「印太」戰略發揮重要角色,新德里樂跟華盛頓加強戰略合作,藉以更有效地抗衡中國崛起,俄印戰略目標存在差異。

不過除了考慮全球戰略,克宮高舉中國的同時也高舉印度,難道不可以也是「避險/對沖」之著?一年前中印在加勒萬河谷爆發近半個世紀以來最爲血腥的一次武裝衝突,俄方有没有藉 RIC 平台介入斡旋調停未可逆料,但就向印度積極銷售米格-29 戰機和 T-90 主戰坦克等武器,印方也熱切期待俄方交付 S-400 防空導彈系統以部署在印中邊界;有台灣傳媒嘲諷是普京在中國背後捅刀,這說法容或誇張,但俄方的態度撲朔迷離,北京的明眼人不會不放在眼內吧?(有關俄羅斯對印度政策,可參看拙著《俄羅斯「向東轉」:東亞新勢力?》,第 6 章

西方威脅天涯咫尺?

在反制西方霸權國家安全觀上,俄中確實有意識形態的共通點,做法上甚或有相互參照。克宮在《戰略》列出了國內、地區和國際三個層面的國安威脅,外國勢力利用俄羅斯的社會和經濟問題,企圖破壞其內部團結和分裂社會,矛頭直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近年俄羅斯國內社會運動頻頻,今年初就爆發全國性大示威,抗議當局拘禁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除了將納瓦爾尼收監,他創辦的反腐敗基金會也被裁定為極端主義組織,與此有聯繫的人一律無法競選公職。從五月底至六月初,反對派政客皮沃瓦羅夫(Andrei Pivovarov)和古德科夫(Dmitry Gudkov)都被當局無故逮捕,後者現已流亡烏克蘭。也别忘記去年底俄羅斯下議院通過法案擴大「外國代理人」的法律定義,並且把獨立媒體 Meduza 和 VTimes 列入名單,嚴重打擊了這些傳媒的營運。今年九月杜馬選舉臨近之際,俄羅斯政府肆意打壓異見分子,外部勢力干預內政被營造成草木皆兵,真箇「假作真是真亦假」?香港讀者讀來,是否似曾相識?

在地區方面,《戰略》聲稱有外國勢力煽動獨聯體分裂,破壞俄羅斯與傳統盟友的關係。俄羅斯視前蘇聯地區為其勢力範圍,但區內局勢近年動盪不斷:去年夏天白羅斯爆發反政府示威,抗議總統盧卡申科長年鐵腕統治,至今局勢未平,甚至出現不久前的迫降客機事件。今年初烏克蘭東部頓巴斯衝突戰火重燃,俄羅斯曾於烏克蘭邊境屯兵十萬以回應烏克蘭的反俄親美立場。去年底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交戰,而停火協議讓土耳其在南高加索地區取得更大影響力。中亞地區的吉爾吉斯去年十月因選舉舞弊觸發示威浪潮,導致時任總統熱恩別科夫(Sooronbay Jeenbekov)下台。俄羅斯缺乏天然屏障,長年抱有地緣政治不安感,所以主張把勢力擴張至前蘇聯國家,以建立分隔西方的戰略緩衝和安全屏障。克宮認為前蘇聯地區充斥着「顏色革命」和北約東擴的野心,無疑威脅國家安全。但西方列強對此恐慌多不苟同。

中國崛起帶來焦慮

莫斯科相信國安威脅主要來自西方,亞洲國家都應該發展為重要合作夥伴,自烏克蘭危機以還,「向東轉」之策更為積極,特別重視與中國加強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過,雖然《戰略》指責美國不斷退出軍備控制協議,損害全球戰略穩定,恐將各國捲入新一輪軍備競賽 —— 前總統特朗普任內,美國先後退出了《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被指是要釋出空間抵禦中國解放軍的導彈威脅然而拜登上任不久,美國即宣佈延長與俄羅斯之間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至 2026 年;在日内瓦峰會後,兩國領袖亦同意重新恢復核軍備控制談判。俄羅斯致力維持核威懾能力,除了要遏制美國造成的國安威脅,藉此保持在前蘇聯地區的長期主導地位, 但何想不也是為了緩解與中國國力不對等所帶來的焦慮?

中國與俄羅斯在 2004 年簽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說是完成邊界勘定。然而《協定》真能一勞永逸解決兩國矛盾?多年來俄羅斯遠東陷入人口危機和經濟發展滯後,導致「黃禍論」在一度甚囂塵上,當地老百姓埋怨中國的人口和經濟力量借機佔盡俄遠東便宜;普京亦曾經警告遠東的發展情況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於是克宮更積極推動遠東發展,讓它與莫斯科加強聯繫,同時加速融入亞太地區,以回應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

今天,《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列明兩國相互沒有領土要求,卻再次觸發內地民間輿論對海參崴主權的關注 —— 其實早在 1980 年代莫斯科曾就密切關注香港前途問題談判,因為沙俄也是在同期藉乘不平等條約侵佔海參崴。內地當局對這些愛國主義民間輿論設法遏止,是因為海參崴乃俄國領土已經是「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再也無法逆轉恢復原狀?抑或就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講師 Zack Cooper 所言,中國其實沒有多少世界級大國的朋友,眼下實在需要俄羅斯的合作?那麼中俄關係的所謂「不是盟友,勝似盟友」,更準確的描述會不會是「勝似盟友但始終不是盟友」?(有關俄羅斯與中國關係的複雜性,可參看拙著《俄羅斯「向東轉」:東亞新勢力?》,第 2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