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火的三角形「三合局」,模仿家居佈局(作者提供圖片)

香港歌德學院主辦的風水藝術展覽《微明》,其策展概念主要視風水玄學為「調適身心靈」的方式,並透過藝術作品的創作概念,及展覽設計展現出來。風水玄學中的「能量」是否客觀存在,大抵是形而上學的疑難。展覽巧妙地避開這種哲學探討,先以藝術包含人的精神意志為前設,配合文字、導賞及冥想打坐的活動形式,將藝術的精神影響力與風水玄學關於(心靈)能量的部分揉合成一份文本。筆者梳理香港藝術及風水玄學的聯動史時,受人類學研究員陳曉婷的論文啟發 — 若然我們除了關注這些作品在習以為常的藝術意義框架下所個別獲得的自洽內涵,也同時視它們為風水討論/揭秘的場域,風水當中「調適身心靈」的「能量」或許會從受眾之中獲得合理性。

展覽導賞究竟導了甚麼?

展覽開幕當日,策展人陳文俊除了向會眾們分享展覽的構思和鳴謝各個支援單位及人士,亦即場進行導賞。他運用了「Visual Thinking」的技巧,鼓勵觀者先述說自己的所見所感,然後根據那些視覺印象層層疊加意義。在這類開放的欣賞過程,藝術作品與觀者的連繫不太依賴自身的藝術知識。筆者在觀察觀眾如何觀察作品的過程中感到一絲陌生感,因為從熟習既有藝術意義框架的人的角度看,理解作品的流程大概是對比眼前物和腦海那個作品資料庫的元素及形式,再從作品的文字論述中推測其含意。尤其筆者在參與這個藝術玄學展覽計劃的過程中,早己被藝術家「劇透」。那麼,具體上策展人當日如何使用該技巧去引導觀者感受作品的玄學成份呢?

盧映婷設計的展覽場刊是策展人一開始介紹的「可能被忽略」的作品。它的底色由白漸變至亮黃,彷如微光滲透;封面有著各種銀色的幾何圖案,遮掩了部分文字。透過這些普遍觀者能說出來的表象描述,策展人進一步補充那些幾何圖案是「天圓地方」,而方正的圖案又略見曲折上揚,是為明亮之勢。此話帶到鍾正的裝置藝術《用完即棄 #003》,策展人在眾人未仔細閱讀場刊的情況下(可能是連作品名稱也搞不清楚的狀況下,因為有觀眾問到為何展場沒有作品說明),問大家從這面牆壁般大的照片中看到甚麼。厚雲、地盤、高樓、暗啞、開揚、俯瞰感,策展人談到行山是鍾正賴以自我調適的興趣,他想透過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配以石膏板這種用來快速建築但不甚耐用的物料,暗示香港充滿臨時性的存在意義。於天地面前,一片棕色如糞的污漬特別惹筆者著迷,彷彿暗示一道隱形牆。

策展人於開幕當日導賞,左面為鍾正的作品《用完即棄 #003》

展覽空間在千閔師傅的批算下採用了「三合局」,強調「火」的能量及視覺上代表火的三角形。以「Visual Thinking」的指引下,在場人士很容易先觀察到角落的三盞燈及天花板原本的三角形結構,然後看到一些家居的格局,策展人再娓娓道來風水的含意。這種感受藝術的方式貫徹整個導賞,例如面對伍嘉浩的陶瓷作品《再生:重構過去》,我們不要先從任何文字作猜想,而要坐下來好好地看它摸它,留意舊有作品的破洞、斑駁的雪花釉、融透的玻璃光澤、從場刊引發對「天圓地方」的聯想、像破裂而粗糙的水晶球等等,然後被告訴天道循環的概念。其實 Visual Thinking 是常見的導賞技巧之一,但策展人將它運用到這個展覽,也就有意無意地以感知去鬆動,又或者去模糊,觀者原本的藝術意義框架,再確立物象及背後的風水玄學概念的關係;透過反覆引伸到「能量」及「自我調適」,觀者或許會從旁觀者變身成感知者,恍然大悟地體驗風水玄學與自己楔合的部分。

伍嘉浩的陶瓷作品《再生:重構過去》

「調適」是暫時擱置自我,感受身邊事物變化,從而改變認知的過程。筆者曾提及風水玄學在藝術中首先作為異質的一面。有技巧的導賞能夠從感性上消解異物感,而對因思辯而有認知滿足感的藝術人士來說,風水玄學作為額外的知識體系會加深思考多於調適。這是被引導及自我引導的問題,相信策展是對此開放的。

「念」之所至:從最認真到很隨心

中國玄學的「念」以現代的說辭是「集體意志所導致的影響力」。縱使參展者對中國玄學各有取態,其作品亦各有傾向,大體上是對香港有祝福之心,亦意識到個體與整片地區的格局差異莫大,故採取「修身」的態度。在大方向一致的「念」之下,參展者之間對風水玄學的需求差別甚大。筆者主觀認為另外三人的作品,Fly 最認真,Hazel 及小彤很隨心。

Fly 的一組作品包含行為、概念、雕塑、聲音、錄像甚至人工智能的元素,以龍作共同意象,同時嘗試在每個細處對應中國五行的視覺、空間及物質形態。他將一罐在九七回歸前出世的男人的童子尿放置在香港北面某個棄置的濾水廠,收其驅邪之效;他留意到香港的運動場跑道仍留有一英里的終點線,與公制線之間的距離引發聯想,便以跑道膠粒製造兼具界石及龍爪的外形,亦如象徵火的紅色及尖角的雕塑,放置在西面的運動場;他找來南面某個設有神壇的土洞窟,供放以英殖護照摺成的「龍頭」,移動的打燈及其影子有日規的意象;他在東面的警局對面放置以金幣塞孔的充氣球,是為「龍蛋」,在慢鏡下的警車穿而不破;他在黑房象徵「木」的正中方位,設置單向透光的螢幕,播放著以粵語拼音輸入法誤譯而成的一段「木刻佛經」,在磁性的男人聲線朗讀下,對面的觀眾卻像看別人在看一些隱形文字。在全心全意、元素融洽、結構高度完整的風水玄學表象下,不難察覺作品別具對抗性的思維:以英殖遺物對應中國傳統的龍,以風水物流露的性意象消解其祝福,以人工智能的「無知」推搪其語言羞辱。若認真考究風水擺位,代表「水」及「火」的作品更是對調了位置,是「水火相沖」還是互相抵消的無力感?Fly 的認真在於他不相信玄學能量(就他的剖白而言),卻認真地以玄學消解它象徵的和諧。此外,展覽活動包括在這個名為「墓庫」的能量匯集之地舉行的「導入式冥想打坐」,其散發/吸收了怎樣的能量頗耐人尋味。

Fly 其中代表「水」的作品

正在「墓庫」裡進行的「導入式冥想打坐」

在天秤的另一端,Hazel 及陳曉彤的作品實質無關風水玄學而自洽。現旅居於日本的 Hazel 是唯一不在港的參展者,她的錄像《陽光照常燦爛》及畫作《若芽色的你》表達了若即若離之感。前者橫跨日本日與夜的不同生活片段,以旁觀者的目光記錄人和事的軌跡,鏡頭總保持著距離感。據說它是重編自她於日本個人展覽的作品。後者的一組小型畫作用色簡單,墨黑色與抹茶般的綠色,表面隱約的閃粉,配以細緻淡雅的運筆,映襯出生機與憂傷。當中女性與植物的形象互相交織,自然聯想到生命的交替,又有一絲暖意。至於曉彤的聲音裝置《八分休止》,本意為單純地記錄木刻這個對她本身已經足以「調適身心靈」的行為的聲音,因為現場放置了引導觀眾坐下來專心聆聽的製成品(木椅),筆者身在其中甚有雕刻自身的代入感。隨著鑿擊、刮平、磨木的聲音的節奏起伏不定,某種如清醒手術進行中的未知感便伴隨而來。聽聞有人覺得像咀嚼食物的聲音,有人專注分析每一種聲音的動作。由此可見,「調適」這意義對藝術家本人相當充分,但對不同生活經驗及感受性的聽眾分別甚大。

Hazel 的小型畫作

陳曉彤的木製家具及聲音裝置《八分休止》

如現實般陸離

風水玄學關於(心靈)能量的部分能夠與自我調適相關,但自我調適不是必然與風水玄學相關。策展者一方面從展覽論述及導賞形式貫徹該要旨,在某些情況下令「能量」的存在具合理性(相信其客觀存在者則無關這些形式);另一方面,在這個展覽中最渴求自我調適之藝術家,也最不需要借助風水玄學並隨心而發;更怪者,最深入應用玄學元素之作品待玄學為迷彩布。在新的現實之中,人們將被要求以新的行為模式印證其姿態,但姿態本萬種,模式一致也可能隱藏真姿。從策展人有緣發現風水玄學的奧妙,直至帶領一班年紀相若的藝術人一起接觸玄學,藝術本不屬於嚴謹理性的邏輯,某些吊詭的結果也可以成為微明之處。

 

參考資料:
陳曉婷。〈The magic of modernity: fengshui in Hong Kong〉碩士論文,香港中文大學,2011。
陳子傑。〈這些年,香港藝術、玄學、風水與眾人求安〉,立場新聞,2021。
〈展覽:微明〉,Goethe-Institut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