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聲音開始,至聲音之外 — 「ASP十年展」
【文:Syche】
「ASP十年展」是十年以來「聲音掏腰包」(soundpocket)「藝術家支援計劃」獲選藝術家的大集匯。展覽當中除了一般聲音藝術作品和演出外,亦不乏流動影像、靜態裝置藝術、以至畫作、影像等,讓觀眾細味作品與聲音聆聽的關係。
選址於遺落之地
這次「ASP十年展」展覽選址於炮台山富利來商場,從港鐵站向海皮方向走十分鐘,轉入京華道內街即可到達。可是短短的十分鐘路程,就已經與熱鬧馬路大相逕庭,樓高兩層、地面卻幾乎没有商鋪經營的富利來顯得額外昏暗。有別於店鋪林立、人流絡繹不絕的一般「商場」印象,富利來這邊有如冰封了四分一世紀一樣、杳無人煙。「ASP十年展」租用了商場一樓共四個鋪位展示作品,當中包括小型畫廊Mist Gallery。
對soundpocket略有認識的觀眾也知道,他們會舉辦恆常的工作坊讓公眾深度發現聲音,卻很少舉辦展覽;亦由於他們没有恆常的展示空間,因此他們過往的展覽亦曾經選址在觀塘碼頭、甚至嘉道理農場等意想不到而又有趣的地方。
是次展覽選址在有多個相連空置鋪位的富利來,筆者認為對作品的展示而言最適合不過。由於各個藝術家的作品也有不同的展示方式和風格,一間間獨立的房間除了能減少聲音作品之間的干擾之外,更有助提升觀眾對於不同藝術作品的體驗。基於富利來的局限與特色,讓某部分藝術家的創作可以更能將環境與作品本身適當的結合,成為場域特定藝術 (site-specific art)。
游走在商場之間,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甫進入展示空間便為筆者帶來困惑與混沌感的兩個作品,分別是陳靖汶的《恰恰哼!》與林國鑫的《浮躁》。
聆聽始於碰撞與磨擦
一雙雙鞋放在35號房間之外,在玻璃門窺探進去或許會見到幾位參加者一臉茫然的面面相覷,嘗試仔細地閱讀指示卡力圖找出如何參與這個互動的聲音裝置的線索。這種迷惘促成了參加者的私密體驗,「自我探索」就是藝術家在那個細小的空間之中的一個重要設定。房
間內,除了電子琴和預設的音響設備外,亦放置了一堆能夠發出不同聲響的日常用品和小型樂器,包括紙筆、音叉、發泡膠、玻璃等。卡牌指示參加者可以在房間內隨意利用不同物件發動聲響,細心聆聽不同聲音的質感。
參加者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經被置身在一個背景聲音之下,這個背景聲音由四條聲頻而製成:有兩條聲頻是香港常見的頻率,包括嗡嗡響的高頻噪音和低頻如汽車、冷氣機等壓縮噪音;第三條聲頻是另一個空間的環境聲音,那些回音也許會讓參加者有一種空間錯置的感覺;最後一條聲頻是來自一個封閉的山洞,聲音源與錄音裝置相距差不多二百米。
這個預設的背景氛圍是源自於藝術家對香港的想像:一種嘈雜喧囂的城市聆聽經驗。背景聲音會由參加者進場計起約十多分鐘後自動停止。如果參加者未有(甚或是没有意識)在聲音停止之前自己找到方法關掉背景聲音,參加者便會感覺到突如其來的寂靜。那個被設計
的反差或許會使我們感到錯愕:「啊!原來自己一直處於聲音干擾之中。」藝術家希望讓參加者察覺到那些一直忽略或習以為常的聲音。
要是參加者甫進入房間便受到預設的背景聲音影響而感到煩躁,參加者會自行找尋方法讓聽覺體驗達至和諧:不論是就地取材製造出更多不同的聲音以蓋過本身的環境聲音也好,或是強逼自己找出躁音源並且按停也好,都是一個參加者與聲音拉扯互動的過程,反映出人們在城市中各式各樣自行取得平衡的慣性。整個聲音裝置除了讓參加者找尋聲音的可能性外,最有趣的是展品的面向亦是由參加者自身經驗而成就的專屬體驗。
瞹眛不明的情感角力
林國鑫的《浮躁》就在旁邊的36號房,簡陋粗糙的房間之中一共展示了林國鑫的七件作品,其中六件也是藝術家透過幾天的場地考察構思而成(《你一直說我不切實際》除外),創作過程有如藝術家與空間以至空間之中的現成物(Ready-made)展開的一段關係。在國內出生,香港長大的林國鑫過往的創作方向一直圍繞身份認同。
然而從這次《浮躁》的作品之中,我們未必閱讀到藝術家的身份探索尋覓過程,取而代之是更多關於生存狀態,以至情感糾結的張力。從各項含糊瞹眜的作品名稱,如《蠢蠢欲動。》、《親愛的!不太好呢。》等,均可看出藝術家焦躁不安的情感。而所有按捺不住的納悶情緒﹐都被藝術家巧妙地封印在抽象的作品之中。
對應著策展人謝振聲對觀眾的提醒:閱讀《浮躁》時需要放下自己對事物邏輯的了解。《蠢蠢欲動。》由兩個產品包裝外殼塗上油漆而成,從你走進這個名為「商場」的展示空間,觀者便要放下平時在「商場購物、挑選貨物」走馬看花的慣性,相反要細緻地搜索出空間之中的各種痕跡。《親愛的!不太好呢。》窗簾布後隱藏著的電掣表面寫著「honeywell」一詞﹐那種甜蜜滋味與整個房間的原始感顯得格格不入,作品與空間再一次造成對比。
觀眾不難在《浮躁》中找到很多蘊含「力」,又抗衡這「力」的作品:《怕甚麼。》膠袋內的水分好像只由幾塊膠紙支撐著,這是一種不穩定的力量;《煙霧瀰漫、能見度降低令人迷失方向》是由一張印有香港維港風景的明信片在牆上用力磨擦而成的浮色;《你一直說我不切實際》則把予人感覺強而有力的鐵製品以熱縮管包裹著,表達出一種被困的無奈。《浮躁》的脈絡並 非線性,作品反映著藝術家各種情感的拉扯,一步一步誘導觀眾找尋流離於空間的情緒起伏。
聲音與藝術﹐以至日常生活都不能分割。展覽之中一共十六名藝術家或許都曾經以聲音作為表達媒界而聚集在soundpocket之下﹐然而聲音一向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下存在,不同類型的藝術都牽涉到聆聽經驗。藝術裡頭的聲音總是一種有無形力量的存在,我們向來也是不自覺的與其角力。是次展覽為觀眾展示了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讓觀眾在聲音命題之下,重新打開人類的各種感觀覺知。
——
本文為香港視覺藝術評論人培訓計劃 2021 獲導師阿三挑選文章。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並不代表1a空間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