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周三 (27/7) 公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的世界遺產名錄中增加 13 個文化遺址,其中一個矚目新入選的文化遺址是位於秘魯北部沙漠山谷、擁有 2,300 年歷史的長基羅 (Chanquillo) 太陽天文台。

其餘 12 個新增文化遺產來自印度、日本、象牙海岸和中國泉州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等多地,而於中國福州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 44 屆會議會在今日 (28 日) 繼續審議其他 2020–2021 年的世界遺產提名。

被 UNESCO 評為其中一個「人類創意天才的傑作 (a masterpiece of human creative genius) 」的長基羅太陽天文台,總共有 13 座太陽天文台塔排列在沙漠的山脊上,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 250–200 年,估計是由卡斯馬/謝欽文化  (Casma/Sechin Culture) 所建。

該些塔樓利用太陽升起和落下的弧線來標記分點 (equinox) 和冬至等時節,並起了日曆的作用,每年錄得的時間精準得只相差 1–2 天,被列入文化遺址的還包括天文台的三重圍牆。

長基羅計劃總監 Iván Ghezzi 於遺址已進行 20 年研究,他表示,對天文台列入世界遺產不知所措,但並不感到驚訝。他指出,長基羅太陽天文台是已知古文明唯一一個能測量完整年度太陽曆的天文台,在美洲或全球任何地方都未見過,13 座塔的位置使得其從兩個非常明確的觀察點精確測量不同季節的太陽運動。他認為,古秘魯文明在實踐當時最複雜的天文學。

十多年來,世界古蹟基金會一直與秘魯政府和其他組織合作保護該遺址,避免其受沙漠強風、濕度與溫度變化,以及砂土流失與地震對天文台地基的侵蝕。

世界古蹟基金會行政總裁 Bénédicte de Montlaur 表示,長基羅太陽天文台的重要性相對不為人知,遺址的惡化無得到解決,保護措施幾乎不曾存在;長基羅太陽天文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標誌著許多鮮為人知的努力,保護這一作為全人類非凡遺產的進步。

考古學家認為,該遺址很可能在公元一世紀初就被遺棄了,直到 19 世紀才被重新發現,該遺址至今未有發現人類骸骨,因此學者對該地文化所知甚少。Ghezzi 則指,該天文台是在巨大衝突和社會紛爭的時期建造。

長基羅太陽天文台是本世紀第三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秘魯遺址。另兩個遺址美洲最古老城市 Caral 與印加龐大公路系統 Qhapaq Ñan 分別在 2009 年和 2014 年獲世界遺產之名。

來源:
The Guardian, ‘No parallels’: 2,300-year-old solar observatory awarded Unesco world heritage status, 28 July 2021

文/Alan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