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學生會中樂團 Facebook

【文:譚大衛】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一年半以來,在 2021 年六月,本地設有音樂系學士課程的其中兩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大學勻舉辦中樂團的公開演出。前者為中樂系學生中樂團以網上預約形式免費進場,並於校內利希慎音樂廳上演的首場「2021 春季音樂會」;後者為學生會中樂團以售票形式,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的「久別重逢」夏季音樂會。連同香港演藝學院的恆常中樂團演出,六月份首兩星期鮮有地先後上演三所院校的中樂團演出,可謂百花齊放。或許沒比較也真也沒那麼大的傷害,公開售票之港大中樂團演出的表現實在強差人意,跟另外兩場並非以售票營利的音樂會成強烈對比。引發起一連串思考:一場音樂會的成功與失敗該如何定義?失敗是誰過錯?下文會側重討論香港大學學生會中樂團之演出,並分享個人見解。

音樂會內容

顧名思義,「久別重逢」音樂會是作為疫情發展一年半以來,港大中樂團重踏闊別已久的舞台的一場公開演出。演出於六月十四號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辦,樂團精心挑選了八首經典作品,當中不乏經典作品、小組合奏和協奏曲。上半場演奏四首樂曲:樂團以《城寨風情》(陳能濟曲)、《台灣追想曲》(蘇文慶曲)、《瑤族舞曲》(彭修文曲)及二胡協奏曲《新婚別》(張曉峰、朱曉谷曲)。下半場率先有兩項小組演出:敲擊小組《沖天炮》(李真貴曲)、古箏齊奏《戰颱風》(王昌元曲)、《噶瑪蘭幻想曲》(蘇文慶曲)及琵琶協奏曲《雲想花想》(王丹紅曲)。樂團由香港大學學生、畢業生和教職員組成,指揮為凌佐浩,相信他是由大學所聘的。兩首協奏曲之獨奏者為何卓汶及陳敏瑜,兩位分別為香港大學商學院和理學院之學生和畢業生。

成與敗?

一個業餘樂團演出能力有限不是罪,但更要在選曲、指揮、團員三管齊下:

  1. 選曲方面,除了兼顧作曲風格,更要因應樂團的強項弱項、編制選擇合適難度的作品,與其演經典巨著,不如演小品;
  2. 指揮方面,借助指揮的功力,把樂曲分析,分拆層次和樂段作仔細排練,慣於以指揮棒取代言語跟團員作音樂上的交流;
  3. 團員方面:團員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固然會直接影響音樂表現,但既然人手有限,心態便更加重要了:積極的準備和用心地演奏,定能奏起樂團的最佳表現,台上台下欣然接受。

遺憾地,香港大學學生會中樂團的整體表現可謂是強差人意:

是次演出並未有根據樂團的能力選曲,演奏未及合格奏出所選的大型合奏經典作品。《城寨風情》是唯一本地作品,旋律琅琅上口,結構分明,然而樂團的演奏表演平淡,層次欠奉,沒好好發揮這一首好作品。《台灣追想曲》及《噶瑪蘭幻想曲》同為台灣作曲家蘇文慶的作品,是經典作品,更是容易讓觀眾理解、旋律直接簡單、容易引起共鳴之作。但不時被二胡聲部的音準問題影響對此曲的感覺,完全大煞風景。明顯在以上的樂曲中,二胡等拉完聲部能力弱是相當明顯,指揮應加強拉弦聲部的分部練習,從根本問題改善;另外,指揮在演出期間控制樂團的音量,調整樂團的音色和平衡亦是另一種修補不足的方式。可惜演出期間樂團問題都不加修飾地直接奏出,效果實在十分不理想。

演出有兩個小組合奏作為過門,讓耳朵可以稍為休息一下,亦能展現學生合奏練習之多元性,為觀眾的聽覺帶來不一樣的聲音組合。當中的敲擊小組《沖天炮》演出效果相對理想,樂曲設定的交流使演出氣氛升溫是選曲的優越條件,學生合作程度尚可,整體效果相對流暢。唯大鼓之節奏感未能為整首作品帶來穩定的貫穿,使觀眾在聆聽時為演出大感緊張,未能放鬆欣賞。小組合奏可以是讓樂團喘息之選,亦是反映演出者基本功之照妖鏡,對基本功要求更高之外,學習聆聽並作出「Give and Take」也是極為重要。

至於古箏齊奏則上演經典獨奏作品《戰颱風》,當中有樂段被分拆由兩組或是六人輪流奏出。以上幼嫰的設定有點兒那個,對於在香港大會堂公開售票之場合中上演略為失望,有湊合演出曲目之感覺,不符合大專院校應有的水平。而六位演出者演奏能力偏低,能力勉強完成樂曲,演出質素參差,可說是不曾合和過。將建議能挑選部分演奏技巧相對成熟之學生,並演奏重奏作品,演出效果相信會改善。

「辦完」及「辦好」

香港大學學生會中樂團是次演出票價定價為一百元及一百二十元,加上沒沿用校內的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選擇於香港一等的大會堂音樂廳舉辦演出,是個大膽的行為。樂團當晚的表現對於我這位大會堂常客而言,可以說是水準甚低的表演。我身旁的觀眾雖然年紀非常年輕,相信是同學捧場客,但是他們聽音樂會時也有不少微言,最後變成談天解悶。如果這場音樂會是一個免費節目,我相信我也未必會把當天的不滿寫成一篇文章,畢竟「辦完」一場和「辦好」一場音樂會是兩碼子的事:音樂會是辦完了,對觀眾而言,有辦好過甚麼嗎?哪首曲子演得較出色、較回味呢?實在無言以對。台上的團員及指揮實在需要釐清自己的水平,免得變成上演圍爐取暖或甚是近乎草草了事的鬧劇。

音樂會失敗如何問責?

指揮是音樂會的靈魂人物,因此各大專業樂團不時邀請海內外著名的客席指揮,期望從中擦出新火花,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演出。而 貴團外聘的指揮作為專業出身的音樂人,在本場音樂會的種種失誤中,更能比策劃及演奏的學生團員更應反思:策劃上,對樂隊作適當的選曲安排,本場音樂會卻高估了樂團能力;技術上,指揮比起擔當拍子機,應注入感情和張力,此部分絕未能達到水平。是次演出失誤繁多,不值登大台。希望指揮及這班年青的香港大學音樂愛好者能夠在這場經驗中學習,借以為鑑。於往後表現得以改善,為學屆中樂注入更大的力量。

作者介紹:香港的中樂發燒友,六十後,曾活躍多個本地中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