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戰爭與政變過後 亞美尼亞議會親俄勢力的崛起
【文:忠誠勇毅 心繫俄羅斯 Loving Russia with Honour, Duty and Loyality】
在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現稱阿爾察赫共和國 Արցախ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 的主權問題爆發戰爭後,亞美尼亞政府因輸掉戰爭,丟失大部分納卡的領土而面臨連場示威抗議,要求一眾國家領導人下台,連亞美尼亞軍隊的將領也在今年 2 月以兵諫的方式脅迫總理帕希尼揚 (Նիկոլ Վովայի Փաշինյան) 下台,雖然政變以涉事將領被撤換收場,但帕希尼揚也只能回應民眾要求辭職下台,解散國會提早舉行民眾要求的大選。在六月中舉行的大選雖然仍是帕希尼揚所屬的公民契約黨 (Քաղաքացիական պայմանագիր) 大勝,帕希尼揚再次以執政黨領導人身份擔任總理,但議席變化仍反映了亞美尼亞最新的政治現象。
在是次大選中,出現了不少因是次政治危機而設立的新政黨,共有 16 個新政黨參與了是次選舉,數目比起現有政黨還多。不少新政黨皆以推翻帕希尼揚的統治為目標,親歐盟或親俄羅斯的政黨皆有,但親俄政黨的聲勢較高。過往在議會有席次的親歐政黨光明亞美尼亞黨 (Լուսավոր Հայաստան) 及主張經濟自由政策的繁榮亞美尼亞黨 (Բարգավաճ Հայաստան կուսակցություն) 是次未能取得任何議席,取而代之是兩個新的親俄政黨亞美尼亞聯盟 (Հայաստան դաշինք) 及與有榮焉聯盟 (Պատիվ ունեմ դաշինք) 取得相當席次,這兩個新政黨不只同樣親俄,亦以保守及國家主義政策見稱,兩黨皆曾是反抗帕希尼揚的國土救贖運動 (Հայրենիքի փրկության շարժում) 成員。亞美尼亞聯盟的領導人科恰尼 (Ռոբերտ Սեդրակի Քոչարյան) 曾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開國總統,亦曾是亞美尼亞總理及行半總統制時代的亞美尼亞總統,其政治實力及納卡背景吸引了不少選民支持,為執政公民契約黨帶來相當挑戰。
雖然,公民契約黨仍成功挾其擁有的社會資源及動員能力,勝出是次大選,但選票數量仍顯著下跌,其中間派立場及經濟自由立場受到兩大親俄政黨挑戰。由於俄羅斯總統普京是次出面調停了戰爭,協助亞美尼亞保留部分納卡土地,故不少人對俄羅斯心存感激,把票投向立場親俄的迎中政黨。民眾有感過去執政黨的弱勢,認為需要有強勢的政黨來帶領亞美尼亞抵抗阿塞拜疆及收復失地,故取態更強硬的保守國家主義政黨會較為容易得到民眾歡迎,成功在新成立之初便得到相當議席。雖然,兩個政黨所得的議席只有總議席三成多點,公民契約黨憑五成多總得票率便取得剩下的所有議席,但仍反映了民眾對兩個當選的新政黨的期許,希望能使政府更強硬地應對阿塞拜疆及其盟友土耳其的威脅。
隨着亞美尼亞變得更為親俄,歐盟要在高加索地區發展勢力將面臨更大挑戰,有土耳其作為成員的北約,也會引起不少亞美尼亞人對歐美的不信任。在新冷戰之下,俄羅斯勢將在亞美尼亞更努力鼓吹疑歐的思維,削弱歐美勢力過去在高加索地區累積的影響力,確保高加索這片曾是蘇聯的疆土繼續是俄羅斯的後花園。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