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由客觀事實,變主觀感受
客觀事實,往往只是內心演繹。B君向我求助:「我的家庭完全絕望,我以後不會再見父親,他又發酒瘋,出外賭錢,回家又發脾氣,罵媽媽,實在太自私。」
我說:「我收到妳很愛媽媽,爸爸發酒瘋,發脾氣,難怪妳難受,此刻不想見爸爸」。
我先連結B對媽媽的愛 (正向出發點),善用「難怪」將負能量正常化,再將「以後不再見」改為「此刻不想見」。「以後不再見」是全盤絕交,而「此刻不想見」只是暫時當下的感受。
B表示:「是的,我此刻真不想見他。」顯然,B接受從「以後不再見」改為「這刻不想見」。
於是,我再說:「暫時不見,也是好事,我們都有絕望的感受,先照顧好自己的需要,等心情平伏,才再聯絡。」
我將「絕望家庭」變為「絕望的感受」,焦點由無法改變的外在環境 (絕望家庭),轉為自主改變的內在感受 (絕望的感受)。絕望由客觀事實,轉為主觀感受;再由「以後不見」轉為「等心情平伏,才再聯絡」。
明明是B自己絕望,我卻說:「我們都有絕望的感受」,讓B感受到她並不孤單。
B即時轉化,說:「唉,其實,爸爸也很慘,他18歲就跌斷腳,非常自卑,我也應該關心他。」
我甚感動,兩句話,案主就由「抱怨爸爸」轉為「體諒爸爸」,由「拒絕見面」轉為「主動關心」。
能夠即時轉化,有五個關鍵,值得學習:
1、足夠同理,讓對方收到最真誠的支持。
2、足夠欣賞,讓對方從抱怨轉化為創造。
3、足夠連結,將「妳」轉化為「我們」。
4、足夠聚焦,從而連結案主正向出發點。
5、有意識地強化正能量、弱化負面能量。
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