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資料圖片,來源:Jack Brind @ Unsplash)

台灣最近成為移民熱點,有香港網紅移民台灣,子睿亦有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裸辭,並舉家移民台灣,自己工作的銀行亦有同事示意管理層,希望內部調職去台灣工作。台灣平均工資只有香港的四分一,金融業亦相較落後,究竟有什麼吸引力,令銀行業的行內人紛紛望向對岸呢?早前 The Economist 評論指台灣是「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究竟危和機是否相輔相成?先撇開地緣政治,假設 Status Quo,台灣的金融業,又有什麼發展機會呢?

首先,我們要強調移居外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適應新的環境,工作前景、經濟發展等等都是不同的考慮因素,下決定時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台灣的銀行主要從事零售和工商業銀行,即是存款、借貸、Trade Finance(貿易融資)、Securities Business(證券業務)、Bond Issuance(發債)等等。如果是外資銀行的話,更會涉獵 Derivatives Hedging(衍生工具的對沖),以及開發投資銀行業務。高盛、渣打、花旗等外資投行都在當地開發投資銀行業務,為台灣本地銀行做大額的對沖,或為當地的保險公司做外匯對沖。現時當地有 37 間本地銀行,29 間外資銀行,還有約 300 間 Credit Union(信用合作社),主要服務農業和漁民,信貸額比較細。

但是,當地銀行業現時其實在數碼化方面比較落後,需要急起直追,所以當地都積極招攬 Digital Banking 或 Fintech 方面的人才。當然,就業市場一定未如香港和新加坡般深度,始終香港和新加坡是國際金融中心,headcount 一定比較多。

依子睿所見,台灣自今年第一季開始,很多銀行和保險公司已經開始努力招聘這方面的人手。由於經濟向好,2021 年起,台灣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僱主增聘人手,特別是科技業、半導體業和健康保養業。銀行業方面也集中發展數碼銀行/金融科技這方面,假如在當地銀行轉職到另一間銀行,薪金的增幅更高達 16%,是所有行業之冠!

至於現時的外資投行,他們最主要在台灣招聘幾類人才,例如高盛正聘請 IBD(投資銀行部)的 advisory team,其他外資投行亦有多方面的空缺,例如 Corporate & Financial Institutions 的 Risk Management 、Corporate Banking 的 Cash Management、Credit Risk Management、Consumer Banking 的 Wealth Management Credit Risk Management 等等。所以,以子睿所見,雖然台灣在金融市場的深度未及星、港,但台灣銀行業的仍有進步的空間,也需要人才。至於前往與否,就要由看官自行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