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說」
「我媽說」這三個字,是在婚姻時,最可怕的話之一。身為孩子的媽,不可不知。許多的婚姻,就是因為「我媽說」這三個字而毀掉。對於媽媽而言,或許會對於孩子很聽話感到欣慰。可是對於媳婦而言,聽到老公對於生活上的大小細節,都得要對媽媽「早請示、晚匯報」,一定沒辦法接受。而且常把「我媽說」掛在嘴巴上,他們的婚姻,到底是誰在過?
這種老公,通常被戲稱為「媽寶」。媽媽聽到自己的寶貝兒子,被媳婦或外人稱為媽寶,心裡一定很不服氣,也不開心,畢竟聽起來,兒子就像是長不大的孩子一樣,禁不起風吹草動。可是,我們得要想想,兒子的婚姻,為什麼會被媳婦否定,為什麼這個女人,竟然會認為自己的兒子是長不大的孩子,難道這一切就是媳婦的錯,我兒子很乖,不聽她的話,才會被她認為是媽寶?如果,我們真的這麼想,那恐怕會離事實太遙遠。而且,如果因為這樣而婚姻破裂是事實,我們當然不用為了孩子的婚姻破裂而自責,但既然「媽寶」當中有個「媽」字,我們不妨可以想想,如何可以避免這種事發生。
首先,媽寶的養成不會是一蹴可成的,而是從小就開始「培養」,通常都是從過度保護開始的。孩子幼兒的時候,跌倒在地上,媽媽就對著地面說,「都是石頭的錯,我們打它!」進小學以後,跟同學吵架,媽媽第一時間就去興師問罪,不論誰的錯,先罵對方再說。孩子要下任何決定,都得先問媽媽的決定,不然媽媽就會生氣,生氣的不是孩子的決策錯誤,而是孩子竟然沒問過她。高中要念社會組或自然組,得先問媽媽;大學要選填志願,得先問過媽媽;找工作、選伴侶,都要問過媽媽,長期下來,他就沒辦法自己決定任何事。接著,「我媽說」三個字,就會變成他的口頭禪,任何女生聽久了,都會退避三舍。即使勉強結婚,往後也會成為夫妻之間失和的導火線。
為什麼?因為,沒有人喜歡另一半開口閉口都是權威在發言,而不是自己下決定。當媳婦想要跟兒子討論問題,結果兒子給的答案,竟然都是「我媽說」,順便加個「我媽人很好」,這時候對於媳婦的打擊是加倍的。因為她得要跟一個權威,也是一個看不見、不能反駁的對象溝通,對於媳婦而言,起點就不會是平等的,而溝通,不就需要平等?因此,從小就不該為孩子做出太多的決定,而是讓孩子慢慢的學會自己作主。當然,也不需要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習慣自己決定、自己接受後果,對於孩子的成長,絕對有正面的幫助。
那麼,是不是媽媽的角色應該要全面退散,不需要給孩子任何建議?這倒也是矯枉過正。當我們聽到孩子要做出某些決定時,如果他們徵詢我們的意見,可以給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不需要為了要他符合我們的期望,所以提供建議,又提供資源,甚至為他承擔成敗,這只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以為只有聽媽媽的話,才會有獎賞、才不需要承擔後果。如此一來,孩子就會習慣依賴媽媽的決定,任何重要問題都會想要媽媽幫忙,而這時候,媽媽就得要同時扮演朋友、老師、金主、配偶的角色,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個女人可以接受婆婆在生活裡的「入侵」,而自己的男人卻是軟弱無能、無法做決定的角色。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兒子只是拿「我媽說」做為擋箭牌,事實上是他自己的決定。遇到這種情形,就得要嚴肅的跟兒子與媳婦說清楚。除非自己是律師,否則介入別人的家事,即便是兒子,都叫做「別人」,是相當不智的。好的沒有我們的份,壞的都會怪到我們頭上來,何必讓自己變成兩面不是人?
作者 Facebook
(標題為編輯所擬)
圖片來源: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