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樂】《離》 — 我們離別前,跳最後一場舞
時代巨輪在運轉,熟悉的事物日漸消失,城市重現了廿多年前的惶恐不安。機場擠滿了離開的人群,依依不捨地出發,尋找理想國度。
正所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生命中的人離離合合,有人離開了熟悉的工作崗位、離開了奮鬥拼搏的行業,離開了長居多年的城市、離開了陪伴已久的伴侶。在這場歷史盛宴前,「來,離別前,讓我們跳最後的一場舞。」
潘國靈以《離》命名這本收錄了十四篇文章的短篇小說集,他指「離」包含了很多意義:游離、離散、分崩離析、偏離等。潘國靈解釋,消失不是一種狀態,當中亦隱含婉惜之情。「消失」出現在成長經驗之中,時而沉靜,時而被強硬地謀殺。
小說集最後一篇<在街上跳最後一場離別舞>,以兩把聲音漫遊香港街頭,他們可能在對話,或是自言自語。這兩把聲音由尖沙咀坐小輪到中環,「皇后碼頭的牌匾不知哪裡去了。」然後他們在港島坐電車遊覽,「柚木電車逐漸被淘汰,多換了鋁合金。(可幸車窗仍是可打開的。)」後來他們不經意地回到了金鐘,「周年紀念我們曾回到金鐘現場,頭一、兩年,每逢這時候,仍有人在這裡聚集……我們沒有佔領甚麼,只是那天你佔領了我。」他們邊走邊回憶香港發生的大事,故事既盛載了私人感情,亦記錄了公共情緒,兩者互相交織。
黃碧雲1994年撰寫了《失城》,描述了回歸前城市人的恐懼。這些美好事物日漸消失,故事的主角於九七前移居海外,走訪美國加拿大等地方,最終卻因承受不了外地的孤獨而決定回流香港,可是主角經歷多次飄泊仍擺脫不了這種「失城」的不安,難以尋找屬於他的根,最終他親手殺死家人。小說集其中一篇<失城二十年>續寫了通靈能力的A女返回發生命案的吉屋「長大」;以及伊雲思總督察返港為曾經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前副警務處長扶靈。他們各自對於「沙城」的沉默及失語,正是描繪了廿多年後城市的狀態,回應《失城》恐懼的變化,也就是這個城市的狀態。
誇媒體語言延伸文本之外
《離》有不少他參與藝術計劃而撰寫的作品,譬如,潘國靈曾與藝術家們以「閱讀感染」為主題,探討閱讀行為的傳染性,後來遂創作了<離島上一座圖書館療養院>。故事中的圖書館有別於一般公共圖書館的秩序,它收留了各種失散的靈魂,在不同區域治療心靈,猶如一所以書建成的瘋人院,當然「病人」也包括了作者自己。
除此之外,潘國靈亦透過「油街實現」駐場計劃,慢慢與地方建立關係,寫下了<油街十二夜>。「油街實現」位於北角油街十二號,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建築於1908年建成,現為二級歷史建築,現時該處已活化成一個公共空間,予藝術家、創作者發揮。潘國靈由地方建築寫到「永別亭」(即停屍間),混合了地方誌、歷史鬼故及城市隱喻,讓文學進入空間,以實驗性質創作屬於該地方的作品。
城市這幅砌圖被打散了,人們有緣相聚在一起,緣散後各自踏上屬於自己的征途。「在城中所及之地,我們曾流連的地方,跳另一場,不可重複卻又永劫回歸的影子舞。」惟有文字,才可以紀錄我們曾經跳過見證城市興衰的圓舞曲。
以書寫抵抗遺忘。
(本文原刊於星島日報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
---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周嘉俊主持,逢週六晚上9時30分至10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