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教協】兩官媒炮轟後 教育局即拒認教協 斥不符專業 不再處理轉介個案
官媒《新華社》及《人民日報》昨日(30 日)發文轟教協,指教協「煽暴搗亂」,屬須鏟除的「毒瘤」。至今日(31 日)下午,教育局宣布全面終止與教協合作關係,包括不再承認教協的教師培訓、不再處理教協轉介個案等。教育局指,教協不但積極參與「民陣」及「支聯會」,亦曾推動教師罷課,將政治滲入校園,「本質上與政治團體無異」。
教協其後回應,對當局決定表示失望及遺憾,又指教協是擁有 95,000 名會員的教師組織,具廣泛代表性,教局拒絕處理轉介個案,未有顧及教師福祉。(另見報道)
而對於官媒評論,教協回應稱是促進教育專業發展和維護教師權益的組織,「一向關心教育和師生福祉,重視學生安全,沒有煽動學生示威」,又指教協自創會以來,「關心國家民族的發展,反對港獨」,教協並會繼續跟會員和社會各界溝通,做好教育專業工作。
教局:教協言論不符教育專業
教育局聲明指,教協「自稱」是教育專業團體,故過去數十年讓教協與其他教育專業團體,就教育事宜作協調。惟近年教協「本質上與政治團體無異」,指其言論和行徑,往往與教育專業不符,包括積極參與民陣及支聯會,亦曾推動教師罷課,「將政治滲入校園」。
局方又指,在社會動亂事件中,當部分學生及教師受影響參與暴力及違法活動時,教協並沒有發揮教育專業作用,加以教導及勸止,反而「推波助瀾」,批評教協有違教育宗旨,犧牲學生福祉。
教育局亦稱,教協製作「佔領中環」教材、發起教師罷課罷教、「公然傳播美化黑暴書籍」等,批評教協在政治及社會動亂下,「不但沒有履行協助莘莘學子明辨是非,守法循規,匡扶他們行正確的道路」,「反而以教育專業團體作為包裝,實際上推動政治倡議」,並促教協會員深思,教協「是否真正能代表自己。」
教育局提「五不」終止與教協合作
當局又表示,「不能再視該會(教協)為教育專業團體」,並宣布全面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聲明亦指出,當局今後不會與教協開任何會議,不會再向教協諮詢教育議題意見,不會處理教協轉介個案,考慮不承認任何以教協成員身份出任當局轄下的諮詢組織及相關教育團體之委員或其他崗位,及不承認教協為教師舉辦的培訓課程。
上述決定下,教協轉介的個案須改為直接聯絡教育局、相關學校或團體;以教協身份出任教育局轄下組織的委員,當局或終止其任期、拒絕其參與有關會議,或為此進入教育局辦公大樓。
至於教協提供的教師培訓課程,當局指今天(31 日)之後,學校不應安排教師參加,課程時數亦不應計算在每 3 年 150 小時的專業發展活動之內。
當局強調,會繼續與「名符其實」的教育專業團體通力合作,為本港教育「正本清源」,並期望所有教育專業團體,都「恰如其分」地履行其教育使命。
有已離開教協的前職員指出,從日常實務層面而言,教育局的決定對全港教師最大影響,是當局不再處理教協轉介的個案。該職員解釋:「教協一直有跟進教師投訴同求助個案,包括去信教育局,或者陪同教師同局方會面,性質包括勞資糾紛同學校管治問題等等,早排鬧到好大的校長欺凌、濫權事件,就係經教協爆出來。」(另見報道)
李家超曾稱「不評論」 10 分鐘後政府即發稿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今日回應傳媒提問時,稱不就個別組織作評論,但表示任何組織的行為及活動,必須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任何組織活動都受到法律規限,包括社團條例、公司條例,工會登記等,肯定必須遵守法律法規。
對於要「徹查教協」,李家超回應稱,有關部門如留意到有組織的行為違反法律,會根據條例採取行動。李家超在下午約 4 時 55 分各傳媒交代後,10 分鐘後,即下午 5 時 05 分,教育局便發出「不承認」教協的聲明。
教協今年先後退出民陣及支聯會
教協全名「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1973 年創會,至今 48 年,凡受僱於本港學校的教職員均可申請成為教協會員,根據會員大會特刊,至 2020/2021 年度教協有近 9.5 萬名會員,屬本港最大的教師工會,更是香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自首任主席司徒華於 1985 年循教育界功能界別進入立法會後,該議席一直由教協成員穩佔,直至 2020 年立法會民主派總辭。(另見報道)
教協分別於今年 3 月及上月,退出民陣及支聯會。教協會長馮偉華前日(29 日)指,退出教協有份創立的支聯會,因「政治環境一直變差,是無奈的決定」,但強調教協對堅持平反六四的立場不變。
但新華社昨日發稿,再斥教協「煽暴搗亂」、「包庇『毒師』」。文章又指,民陣和支聯會關係錯綜複雜,既然民陣和支聯會已「在劫難逃」,教協亦要「依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