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奧林匹克公園的奧林匹克塔(資料圖片,來源:SQ He @ Unsplash)

今屆東京奧運,得到日本的努力下終能在百年一遇的新「瘟疫」(武漢肺炎)之中舉行,當各國運動員力戰後,不論勝負,大多能獲國民支持,畢竟他們付出了大部分的時間、心力,為自己及國家爭光。可是,當中國男雙羽毛球隊在決賽中,以局數二比零落敗給台灣隊後,竟然被國內網民口誅筆伐,其中不乏「不要回國了」、「輸給台灣真丟臉」等,很難想像在這國際盛事中,能夠站上頒獎台的健兒們,會得到如斯對待,無他,皆因「舉國體制」的崩潰。

「舉國體制」是甚麼?就是中國體育的管理模式,指的是以「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由政府選拔及培養有天賦的運動員,而入選的運動員就要接受如軍隊般的訓練,每天訓練十多小時。記得 2008 年北京奧運,有一位名為曹磊的中國舉重運動員,在該屆奧運 75 公斤級比賽奪金,然而,原來教練團暪著曹磊兩個月,不告知她母親已於兩個月前離世的消息。對了,「白事當紅事辦」的中國就是如此,把這包裝成奧運金牌的辛酸故事,背後卻充滿著不近人情,而且如鐵幕般的訓練生活,連摯親離世,也不能告知運動員。

當然,這個「舉國體制」不是中國自創的,而是抄襲「老大哥」蘇聯而來。冷戰時代,蘇聯除了在世界各地輸出共產主義,建立衛星國家外,在運動競技上也與死敵美國各不相讓,即使在有限的資源下,也全力打造一個「運動強國」的形象,以 1980 年於莫斯科舉行的奧運會最為明顯,當時蘇聯一舉奪得 195 枚獎牌,其中 80 枚是金牌,冠絕全球,不過,當時世上有四成的奧運成員國家及地區抵制,故此認受性也備受質疑。

蘇聯的「良好示範」,中國當然依樣畫葫蘆,2008 年在北京舉行的奧運會,可謂「舉國體制」的極致,超過 8 億人民幣的開幕儀式,耗支數千億的場館興建費用,中國最後更成功於獎牌榜中,不論是金牌、獎數數目,都壓過美國、俄羅斯等兩大列強,成功仿製「舉國體制」。但自 08 年後,中國的金牌數字以不比當年,甚至在倫敦、里約熱內盧的奧運會中一直下滑,令人質疑「舉國體制」是否仍然湊效。

事實上,「舉國體制」絕對是把雙面刃,那年劉翔在北京奧運萬眾矚目,全國上下正預備看他表現之際,他因傷退賽。而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支持者在等待他重現賽場時,他再次因傷患而無緣晉級,那時在微博上,足足錄得每秒鐘 19,000 條的破紀錄流量,而不少人也認為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催迫下,運動員多是身不由己。

誠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年初已宣佈國家已進入「全面脫貧」,中國現在的經濟情況,父母不願意把子女送到國家體育總局受訓,乃人之常情,而且所謂為國爭光,能夠在奪金後有好下場的運動員,也就只是每屆屈指可數的幾位,而最後窮得要變賣獎牌,甚至因傷病困擾變為殘廢的,也比目皆是,可見這種「舉國體制」的運動發展模式,將來只會出現更大的反效果,也不用說令國民連番「喝倒采」的尷尬場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