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教協】前總幹事:只為優質教育提出意見 教聯:教育局「四不」有制裁意味

官媒《新華社》及《人民日報》日前發文炮轟教協「煽暴搗亂」後,教育局前日(31 日)宣布全面終止與教協合作關係。教協前總幹事馮家強今日 ( 2 日)出席商台節目時指,教協集中教育專業工作,非政治團體,難理解政府態度為何突然改變。教聯會會長黃均瑜則表示,教育局決定屬「情理之中,意料之內」,形容當局反應快,認為教協全程參與「顏色革命」,必然會遭受政治追究。
教協前總幹事馮家強今岀席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過去兩年社會運動,社會將焦點放在政治,惟即使政府將社會運動矛頭指向教育,教協亦只為優質教育提出意見,強調教協不是政治團體。
黃均瑜:教協在運動中推波助瀾
馮家強指,教協的定位一直沒改變,過往多年都有民陣及支聯會成員,建制派議員亦清楚,大家「有傾有講」,難以理解為何政府官員會突然改變態度。 他反問不少公務員都有參與社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為政府之首,是否需要負責。他又指,教協是以作為服務會員的角色,為他們提供福利,而非葉劉淑儀所指以福利利誘教師反中亂港。
教聯會會長黃均瑜主席在同一節目上表示,對於教育局與教協終止合作,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內」,因為教協曾全程投入、參與被定性為「顏色革命」的反修例運動,必定會受到政治追究。被問到教協在反修例運動有何具體行動,導致需面對現時後果,黃均瑜回應,「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認為教協在運動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將政治凌駕教育,相信參與反修例運動的組織將會逐一被追究。
他又形容,教育局的態度堅決及反應快,當局聲明提出「四不」,包括不再舉行任何會議、不再處理任何轉介個案等,幾乎斷絕一切來往,有「制裁」的意味。被問到教協甚麼行為是「過咗火」,他估計可能是金錢關聯,亦可能是勾結外國勢力,相信政府要再深入調查。
梁美芬:教協屢勸不改 終須承受政治後果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梁美芬亦於同一節目上表示,教協一直高度參與政治事件, 自 2014 年佔領運動,收到社會各界對教師的投訴,包括製作不恰當的教材,認為教協的立場偏頗,偏離教育專業,但教協屢勸不改,最終要承受政治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