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出個黃昏》劇照

《殺出個黃昏》無疑是有心的創作,但是我確實說不上喜歡,儘管這很可能全屬主觀——一看到開場那段卡通化的懷舊江湖回憶,就感到不太對勁,聯想到《打擂台》(2010)、《保衛戰隊之出動喇!朋友!》(2011)、《全力扣殺》(2015)一類成就各異但缺點明顯的作品,先入為主就沒有太大好感。這些電影都絕不能說是爛片,甚至大家都很珍惜當中或銳意以老帶新的演出、或富有本地情懷的內容、或強調雖暮不屈的精神等元素,但當創作者選擇以卡通化的喜劇方式嘗試探討沉重的議題,也許是考慮到票房的吸引力,也許就是不想太過刻板嚴肅,效果總是不盡人意,結果使人記得的就只是幾組「金句」,談不上有多深刻。

不要誤會,這不是偏見以為喜劇拍不出深刻的意思,且不說古今中外的大師傑作,近如周星馳的無厘頭或韋家輝的荒誕風,都擅長將角色的處境推至極端,明明誇張不可信卻在轉折處教人笑中有淚心悅誠服,《殺出個黃昏》想寫涼薄社會、老人孤寂,但故事用了多少心思在此?影迷皆念念不忘戲中的《倦》,我也很喜歡,但偏偏這選曲諷刺地點出了故事的問題——殺手三人組其實有多「倦」(極端處境)呢?三人組昔時威風(倒沒說過很「風光」)何以落到今日田地?被人尋仇受過大傷?被人出賣以至老來窮困?看破是非不欲再問江湖事?古惑仔時代沒落連地下社會也容不下他們?這些固然沒有描述,三位主角也寫得很平面——與其一開場拍段卡通化打鬥,不如用心拍謝賢的老人生活,我們難以奢望可像《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1960)般開場以整整十分鐘拍積林蒙的「孤寂」,但只匆匆交代老年刀手連麵店都待不了全片又只一臉冷傲的神態,無論如何都不算成功建立角色。馮寶寶的婆媳關係雖劣,要她一下子從坐擁一個大唐樓單位一間歌廳地舖落得獨居護老院,甚是跳躍,而那幾場家庭糾紛的演法也頗刻板;林雪與顏子菲的一對,選角既不可信(不妨參考李駿碩《瀏陽河》(2017),那類尋歡場所大抵不可能遇上多倫多華裔小姐吧),林雪的演出也極行貨,每場戲每句對白都像趕收工,一如他最後了斷情緣後即跳著走到另一家按摩店般,只看得人非常尷尬。事實上,導演與攝影師組織文戲的能力平平,鏡頭語言乾癟,只能靠演員魅力支撐,幾場較有意思的戲份其實都倚賴歌曲或音樂推動(又或者老演員們的粗口對白及笑話),同樣是林家棟有參與的電影,近期《手捲煙》(2021)的陳健朗基本功看起來可紮實得多。

《殺出個黃昏》不是沒有巧思的,例如寫殺手為人終老的悲哀(對殺人者或求死者皆然),還有中後段才帶出的未婚少女懷孕情節,都有不流於婆媽的陳套發展,然而這似乎可以獨立發展為兩部不一樣的電影,如今兩頭不到岸,也不懂說是創作者貪多務得,還是能力所限無法兼顧。若用心拍前者,在麥洛新和周聰兩段以外(即使是這兩段也不夠深刻),可加進不同的求死老人的故事,寫殺手與老人的對談,就可能有點占渣木殊(Jim Jarmusch)或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äki)的黑色幽默味道,甚至最後可寫求死者竟是三人組成員,互相落手不落手之間就真正有「誰令他別去」「無力忍眼淚」的掙扎,但純老人的故事大概很難吸引大眾觀賞吧。若用心拍後者,便可將鍾雪的角色寫得更立體,在求關愛與被關愛(從一開始逼/受謝賢照顧,到三老兩度為她收拾顧定軒,她都只像個活潑的人偶,始終等待救援)以外建立更多主體性,這亦可將新老演員的合作變得更有意思。因此,兩者相較,我更可惜的是未能拍好鍾雪的一段,觀眾普遍都說謝賢與鍾雪演出有火花,恕問火花在哪兒,一個就只一臉古肅,一個一出場求死不成即瞓地扭計(搞甚麼?傻的嗎?)到後來與男友復合即講拜拜(謝賢這樣算是被「中計即飛」?),雙方反差大不等於火花大,性情相距越大越要花篇幅寫兩人如何建立感情,除了齊齊食薯片等一幕半幕似是有點情感交流,他倆實在看不出有多合拍(試比較謝賢與馮寶寶對戲的眼神和對鍾雪的眼神),更不用說互相明白。至於兩老要救她,不過是因為謝賢「吹雞」;她對於兩老,頂多只能說感到有趣而已吧。鍾雪這角色也許貼合時下年輕人只顧自己,情緒波動大關係變化快的特質(此處無指責之意),她自己演來也完全沒有「違和感」,但也僅此而已。劇本無意就老人的「靜」與她的「動」發揮更多,又何必將「終老」與「懷孕」拉進同一故事(甚至無意對照「死」與「生」的必然和苦痛,何況三老最多只能說是厭世,未到求死)?據說很多觀眾都想看到脫下黑超的謝賢,《殺出個黃昏》有心但未竟全功,結果只能成全謝賢與許賢的同場演出,成就一次新舊交替/交流的「象徵」而已。

(文本無題,現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