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 每周一書】運動集氣
東京奧運賽程過了一半,港隊先後贏得一金兩銀,戰績彪炳。運動會開幕以來,全城投入競賽熱情,商場直播的大屏幕前總是站滿為香港代表打氣的人群。港隊每創佳績,港人都倍添鼓舞;即使失落獎牌,港人亦不至於失望,仍為運動員送上祝福和安慰。因著奧運,賽場內、賽場外的港人,心跳脈動連成一線,互勉互勵,集氣前行。
貳叄書房推薦鄭松泰、靳民知合著的《非凡的運動員 另類的香港人:香港運動員與身分認同研究》,以學術研究角度去探討運動到底是個人榮耀還是國家的榮耀、是娛樂還是競賽?說到國家層面,序言書室介紹徐國琦的《奧林匹克之夢﹕體育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1895-2020》,解說中國如何藉著體育運動實現「國際化」及「民族主義」。
運動場上的佳績,有賴運動員的努力與堅持。由此延伸,田園書屋和解憂舊書店均聯想到寫作,同樣需要持續不斷的深耕細作。田園書屋推介村上春樹名作《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而解憂舊書店則帶來勞倫斯.卜洛克《八百萬種走法:一個小說家的步行人生》。未必每個人都是運動家,但大家在各自領域上奮鬥,便是對自己、對社群的最大集氣。
序言書室:徐國琦《奧林匹克之夢﹕體育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1895-2020》
2020年東京奧運,中國選手失落了多個金牌,但目前仍是獲得金牌最多的國家,就中國人來說,這無損其偉大,不管贏與輸,不管是運動員或網民對賽果的各種反應,都反映出泱泱大國在氣度上的多樣性。徐國琦的《奧林匹克之夢﹕體育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1895-2020》,就從奧林匹克運動會創建的晚清時期說起,先是對「體育」這一來自日本的詞語作出解釋,回溯中國「馬上得天下」傳統、近世「病夫」形象,和健體富強救國的理念緣起,進過透過發展體育、舉辦全運會,解釋各時期的中國期望以此實現「國際化」及「民族主義」。從民國初年到今日,體育從重塑尚武精神、重建國家形象,到民族統一和國力宣示,奧運參與一直受國際形勢和國內政治環境影響,而近幾十年來,從乒乓外交、確定中港台參賽名義等事件看,體育都有穩定政治格局的作用。作者認為這古老大國更應把體育視為連結中國及世界人民的紐帶,而不是作為國家的政治工具,這才是一個社會真正走向開明、平等、 現代和偉大的重要標誌。
貳叄書房:鄭松泰、靳民知《非凡的運動員 另類的香港人:香港運動員與身分認同研究》
直到2021取得東奧第一金,張家朗的運動員身份才廣為港人所認識,但其實香港運動員早就值得為人所關注。但焦光燈以外,港人鮮少關注運動員,甚至整個環境都對運動生涯不友善。這本書自2018年訪問多位香港運動員,察看他們如何在香港堅持運動員身份,前途未卜,但單單這份堅持已是相當另類而非凡,必需我們每一個人去支持。
田園書屋: 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本書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很受歡迎的随筆集。他在開始作家生涯之際,也開始長跑——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馬薩諸塞的劍橋;從村上市的鐵人三項賽,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永遠在奔跑。讀者可以走進村上春樹孤絕的內心,一同感受關於孤獨寂寞,關於創作低潮,關於長跑,關於戒煙……
每當村上長跑時,腦海裏就反覆出現「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這句話。積極地選擇磨難,就是將人生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他将這些年來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東西集結成書,誠實地書寫跑步,誠實地書寫人生。寫了幾十年別人的文字,他第一次只寫自己:小說之外、故事之外、文字之外,均是不施雕琢娓娓道來,清淡如雲,寧靜如水。他這樣說過,寫作和長跑互為比喻,可以互相借鑒。比如寫長篇小說和長跑,都需要專注,都需要忍耐,都需要心無雜念。這兩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活動,其實是很相關的——村上春樹這番充滿人生哲理的話,無疑是發人深省的心靈雞湯。
解憂舊書店:勞倫斯.卜洛克《八百萬種走法:一個小說家的步行人生》
港隊在奧運奪取佳績,似是鼓舞香港人多過我們為他們打氣。得奬運動員的感言都是堅持,不要放棄。其實什麼事想要成功這是必要的。寫作也是,所以不少小說家都有參與馬拉松運動,除了村上春樹,另一個我喜歡的作家卜洛克也參加過無數馬拉松競走比賽。《八百萬種走法》是他的回憶錄,講述他如何當作家,如何參加馬拉松,讓走路、跑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他風趣幽默的筆觸,吐出不少金句:「你不必跑贏別人才能當贏家,只需要跑完。然後說,不過是一場馬拉松!」「我不知道我能堅持多久,但話說回來,我也不知道我還能維持多久的心跳。只要可以,我就會繼續去走馬拉松。」「說來奇妙,只要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有潛力,你的目標就有可能實現。」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句子,能為港隊集氣,也為我們自己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