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亞洲」出事?
大笨象匯豐中午公布中期業績,盈利表現好過預期,稅前盈利飆升 1.5 倍,比市場估計的好。
不過中午過後,匯豐股價就再次出現高飛曲墜情況,上午的升幅幾乎全數蒸發,收市升不足1%。
中間出現了什麼問題?
大家都知道最大問題是恢復派息後,第二次中期股息只有每股七美仙,不但低於今年二月底復派去年度末期息的15 美仙,亦遠小過市場預期。
當疫情前,即是 2018 及 19 年上半年,匯豐的第二次中期股息,都可以達到 20 美仙,現在事隔一年半暫停派息後,居然派息水平只有區區七美仙,實在令投資者非常失望,如果以出事前全年派息(18/19 年度)可以有 51 美仙計算,七美仙的水平就算再乘七,都仍然不合格。
更令人難以接受,是管理層預告今年的股息派付水平,只會是普通股盈利的 40 至 55% 目標範圍,就更不能接受。
以 2018 年度計,全年派息都可以達到每股盈利的八成。
到 2019 年派息,為維持穩定派息政策,全年派息更要比每股盈利高七成,現在這個派息預告,簡直就是一個盈利警告。
看匯豐業績,其實盈利大數並不是非常重要,最需要看的是他的收入部份。近年銀行業面對利率近乎零息,加上疫情令經濟幾乎出現衰退,貸款增長是銀行業面對的最頭痛問題。
看看上半年,匯豐的收入居然下跌了 4%,如果按季比較,收入更加下跌了一成,這在全球經濟第二季普遍開始出現復甦萌芽的時候,這個收入增長水平又是不合格了。
其實不用管理層解釋,大家都知道匯豐業績改善,主要是因為預期信貸損失錄得巨額回撥,基本上盈利只是帳面數。實際的貸款增長,看利息收入就跌了近一成。
更令市場大跌眼鏡,是匯豐重返亞洲的策略,顯然出了問題,看匯控第二季香港區稅前盈利,居然跌了兩成二,按季亦跌了 7%,反映作為集團核心增長動力的香港市場,出了問題。
管理層解釋,本港業務表現是受本港同業拆息影響,不過大家都知,同業市場過去半年變化不大(恒生就指出,去年第 3 季開始淨利息收益率平穩發展),匯豐香港的利息收入居然跌了兩成四,是否香港的品牌出事?
同一時間,作為集團重要策略的中國市場,第二季盈利按季跌了近一成二,反映集團經常掛在口中的大灣區市場,亦在期內因內地經濟復蘇乏力,影響了業務表現。
匯豐近年捲入的政治風波,反映兩面不是人,由王冬勝現身街站簽名支持國安法,引來英美國會批評,甚至要行政總裁祈耀年現身英國國會解畫。
同一時間,匯豐在內地又因為華為孟晚舟「篤灰」事件,被內地網民及官媒猛烈批評,甚至一度傳出會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令股價大跌,再次反映企業必須靠邊站的殘酷現實。
眼下匯豐最大挑戰不是何時恢復派息或零息環境會維持多久,而是全國人大常委會 8 月 17 日至 20 日討論的「反外國制裁法」。條例一旦在香港實施,到底銀行如何應付被外國制裁的中港官員?是繼續執行外國制裁令,凍結受制裁人士銀行戶口?還是按《反外國制裁法》、不理會外國禁令?
匯豐陷入兩難局面,行政總裁祈耀年今天只是輕輕回應,稱雖然情况複雜,但該行有經驗和技巧應對。
過去祈耀年屢傳出與主席杜嘉祺及其他高管不和,我估計如果業績既無改善,政治風波又無法平息,這位 CEO 未必可以坐穩,屆時匯豐就好可能要面對中美市場二揀一,重新決定遷冊回港也說不定。
原文刊於財經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