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大禹治水」:千年一遇,古今的洪水傳說
據今人研究,世界各地,皆有洪水傳說。前所未有,洪水滅世,掩沒無數生靈。聖經的挪亞方舟,蘇美的吉爾伽美什史詩,以至中國上古神話,共工怒觸不周山。
神話傳說,往往來自初民的,原始思維。巫術、宗教以至科學,皆以所知解釋未知。自然造化,冬雷震震,夏雨雪,可驚可佈。我們賦予世界意義,寄託求生之希冀。
《淮南子》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共工怒觸不周山,口耳相傳,各有記錄。水神共工,或與火神祝融,或與顓頊爭執,共工怒撞不周山,支撐天的柱,繫地之繩,盡皆斷裂,日月星辰向西北,江河流東南。
女媧補青天,大禹治水,希望因而產生。洪水乃古代災害,客觀事實,殘害人命,女媧尚以神話解難,大禹治水乃社會政策,一再反映,先民如何以人力,力抗洪水。
《孟子》
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水怒為洪,能載舟,亦能覆舟,必須疏導。古代帝王聖人,堯舜禹湯,千古之典範。堯眼見洪水橫流,先命禹之父,鯀治洪水;舜登位後,鯀無功誅殺之,改命大禹接手。
大禹治水,與其父一成對比,鯀頑禹賢。鯀以堵塞之法,岸邊設河堤,水愈積愈高;禹則汲取教訓,疏導各地積水,導向大海,不必等河堤快將崩塌,排洪謀殺無辜百姓。
《史記》
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除此之外,最為著名者,乃三過其門不入。大禹接任治水一職,剛和妻子新婚甜蜜,為了工作,三次經過家門,從未相聚休憩,如此克苦明君的形象,故稱許「偉大的禹」。
多年之後,大禹終於成功了,天下太平,沒有氾濫怒水,人民安居樂業,不再驚恐。水本為生存基礎,無所不潤,養育萬物,如百姓期盼明君,好好生活,乃眾人之願。
洪水傳說、神話,一直延續,今日中國。所不同者,上古時期,乃集體創造之願望;獨裁政府,動輒以萬年、千年,自製奇蹟,不為生靈塗炭而悲,卻道,多難興邦。
《荀子》
治亂,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厤,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時邪?曰: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時也。地邪?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地也。
荀子論君王治世,不視自然災害作藉口。世界和平或混亂,日月星辰、四季土地,聖王如禹,暴君像桀,他們都有相同條件。人禍實乃問題根本,因此,苦難無窮。
〈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多好,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笑聲高昂。這樣安穩,就連皇帝的權力,也不羨慕。套之今日,如此簡單的願望,已被埋沒。
大禹神話已矣,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當世界由巫術走向宗教,再轉至科學,獨有一國,仍在建構洪水、地震傳說,死亡永遠停留在兩位數,苛政猛於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