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藝術家很 SAD?「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開放日」諷行內生態
想成為出色的藝術家,或者「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開放日」就是你要去的地方,內容雖然無關啟發創作,但由藝術家應有的形象、談吐到隨身之物,這場「開放日」都能為你提供明確「攻略」,助你在藝術界「創出名堂」、「長撈長有」。
不尋常的藝術學院
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英文全名是 School of Artist Development,簡稱 SAD。進入「學院」,觀眾最先聽到的是聲音裝置,重複播放讚揚語句「I like you work!」、「You’re so talented!」。心態決定高度,甫進門已說明「藝術家自信很重要」。
再往內走,是三件藝術家必備之物——藝術家煙盒、藝術家專用植物、及媒體藝術家入門套裝,想跟行內人「圍爐」收集有用情報、填滿展覽空間而不惹人批評、或想人一眼認出你是媒體藝術家,上述三物必不可少。
今次開放日,還有兩場重要的工作坊,從事藝術難免有時感到迷惘,「選擇甚麼媒介創作?創作要不要去進修?如果要,去哪裡好?」這些問題,玄學八字工作坊裡有師傅為你指點迷津;而〈藝員訓練班〉則針對你的外形、衣著,提供專業意見,提升藝術家形象。
藉戲謔促思考創作初衷
這所訓練學院開放日的內容似乎有點不合常理,因為這一場並非「真.開放日」,而是藝術家方琛宇綜以戲謔手法指出藝術界生態奇怪之處的一場創作。SAD 這個項目,在 2019 年及 2020 年,亦在韓國辦過展覽。方琛宇向《立場》表示展覽「可以說是對藝術界運作的觀察,亦都可以說是對自己一路以來從事藝術的反思。」
今次回港展出,方琛宇在展覽加入〈玄學八字工作坊〉及〈藝員訓練班〉。他直言揀選玄學及時裝造形是因為「一聽落去好似同藝術家無關」,續指自己在創作時從來不會找玄學師傅問應該做怎樣的創作,在 SAD 裡面是故意做一些跟他所相信完全相反的事,希望觀眾藉此反思創作初衷,不要為求迎合市場或爭取機會,只就著一些受歡迎、受注目的媒界或議題做創作。
誠如他自己,在「要專注做一個主題、一個媒界,令人一眼認到作品,造就更多工作機會;還是跟從自己的想法、不限制自己地創作」之間,亦一直在爭扎,他說:「一直在思考,但不想屈服於這個現實。」
堅持個性,藝術家不 SAD
提到藝術家形象,方琛宇感受似乎更深,他形容現時藝術家形象彷如「品牌」一部分,不少藝術家花很多心思於個人形象上,甚至社交平台上發布的每張作品都會加上自己的相或造型,無疑這種做法會為藝術家帶來更多工作機會,但方琛宇質疑若藝術家只著重形象及宣傳,「藝術的批判性、自主性、學術性等等,是否不再重要?做藝術或商業品牌產品設計又有何分別?」
但回歸現實,方琛宇深明在香港做藝術不容易,他坦言以往在香港創作,除了曾在灣仔富德樓「平價」租過工作室,從未有過其他工作室,亦不曾租地方一個人住,所以他說:「不反對宣傳,但不應該放於首位。」他又認為,若然新晉藝術家迎合市場,發展反而更困難,剛畢業並非最難捱的時候,反而是畢業後三至五年,才是「考驗藝術家堅持的真正開始」,他斷言:「若果無自己的信念,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做藝術,慢慢都會消聲匿跡。」
這場展覽雖然叫「SAD」,但方琛宇想傳達的並不 SAD,在他心目中,藝術界最理想的生態應該是:「藝術家每一個有不同的性格、經歷及表達方式。」
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開放日2021
展期:即日至 10 月 25 日
時間︰10:00 – 21:00(周二休館)
地點︰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中區堅尼地道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