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華社》近日先後發表文章,點名批判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是政治毒瘤,必須剷除,並督促特區當局認真對付教協,盡顯北京可以隔山打牛、全面管治香港的霸氣。

香港社會頓時感到震撼,自不待言,但教協至今站穩陣腳,反而特區政府教育局首先投降。中央官媒批判文章發表翌日,教育局宣佈與教協全面割席,日後不再與教協開會、不處理教協轉介個案、不承認教協的教師培訓課程等等。

驟眼看來,教育局如夢初覺,若非官媒當頭棒喝,特區當局仍視「政治毒瘤」為合作夥伴,因此真要感謝北京絕不溫馨的提示,但也變相承認自己長期以來政治犯錯,唯有覺今是而昨非,並且從今以來,一切唯官媒馬首是瞻。

不過,仔細斟酌今次的異常舉動,不難發現另有玄機。其實官媒不是第一次批評教協,而北京對教協的意見,特區當局可通過不同渠道得知,怎可能看過評論文章才知錯悔改,看來教育當局對整治教協有所顧慮,只有待官媒發號司令,打響頭炮之後,才借勢配合,執行不可能的任務,即把代表近十萬教師的工會踢出教育團體之外。

表面看來,教育局行事被動,但究竟確是迫於無奈,還是劇本早已寫好然後各司其職,都不是重點,最要緊的是,官媒傳遞的訊息和手法,都是破局之作,將大陸政治鬥爭的套路搬到香港。

從內容看,中央官媒對教協的狠辣批判,惡言滿滿而且肆無忌憚。文章之中,教協恍如十惡不赦的犯罪組織,罪名包括「帶教師作亂」、「教孩子犯法」、搞得「校園污煙瘴氣」、「荼毒孩子」、「葬送香港的未來」、「坑人害己」等等,結論當然是除之而後快。

但若據實而論,究竟教協幹了什麼「荼毒」下一代,並無事實說明,又如何「葬送」香港,同樣沒有具體事例、證據,以至怎樣累人累己,也是一堆空話而已。通篇而論,文章的批判言詞兇猛激烈,但論說卻籠統空泛,每項指控都異常嚴重,論述卻單憑上綱上線,甚至無中生有。總言之,他們所認知的香港問題禍因,由教育到政治,都可推到教協身上,高高捧起教協為一切問題的策源地之後,就盡情棒殺。

不過,如此罪大惡極,何以特區政府只宣布割席,而不以嚴刑峻法侍候?二次回歸後的特區政府不是吃素的,製作兒童繪本可被指涉嫌「串謀發佈煽動刊物」而被捕,在選舉集會獻唱可被指違反選舉條例而惹上官非,反政府人士結盟參選以求取得立法會過半席位,也被控顛覆國家政權,因此特區當局至今沒有取締教協,不是手下留情,因為不管官媒如何拉高嗓門,指控依然是粗疏有餘,實證空虛。例如官媒文章認定教協「為害香港」、「抹黑國家」、「荼毒學子」、「包庇暴徒」、「妖言惑眾」等等,都是帶有強烈政治傾向的論斷,難以成為刑事檢控的基礎,應該沒有懸念。反而這些罵街文字,有意貶損該組織的聲譽,是否構成誹謗罪,倒值得認真斟酌。

官媒今次強勢出擊,志不在迫使教育局臣服於其指揮之下(這個根本不是問題),而是急不及待,在特區當局未有法律手段對付教協之前,立即開打輿論戰,以求盡快削弱教協在教育界以至公民社會的地位和能量。官媒輿論戰的利害,在於以政治威勢壓倒敵人。當官方表明誰敵誰友,政權支持者隨即一哄而上,可群起而攻之,被批判的對象頓成「人民公敵」,而巨大的批判聲浪,又令其他人為求明哲保身,以免捲入漩渦,便逐漸疏遠「人民公敵」,隨着政權聲勢日趨壯大,結果公檢法工具還未出動,已把「人民公敵」壓得奄奄一息。

料想不到,中國大陸的政治鬥爭方法今日竟活現於香港。不過,官媒輿論戰的成功之道,也同時顯示強權非必勝,教協只要堅持初衷,耐性說理,得到社會認同,支持民主自由者也繼續同行,同時深受同儕擁戴,不離不棄的話,少數人的聲浪如何吵耳,也依然是一堆噪音。

 

原刊於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