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詩,Photo by Tim de Waele/Getty Images

東京奧運今天(8 日)將結束,香港「牛下女車神」李慧詩(Sarah)出戰東京奧運場地單車女子凱林賽及爭先賽,經過多輪小組賽及復活賽後,雖然凱林賽排名小組第 5 位無緣晉級,但爭先賽成功晉級四強,這名本土傳奇車手最後一屆的奧運,以一面銅牌作結。「單車老將」李慧詩今年 4 月曾在傑出運動員頒獎禮表示,本年內或考慮退役,但相信「東京奧運不會是最後一個比賽」,因還有下月的全運會。

儘管已過運動員體能的全盛時期,不過她仍自信地笑稱,儘管年紀漸大,但「薑越老越辣」。

自小家貧任小販  受傷左手成輕度殘障

今年已 34 歲的李慧詩曾奪得 2012 年倫敦奧運銅牌,為香港史上第三面奧運獎牌,更三度在世錦賽的爭先賽及凱林賽贏得金牌,成為香港首位獲取超過一件「彩虹戰衣」的運動員,今年她也第 8 次當選香港傑出運動員,並 6 次奪「星中之星」。傳奇運動生涯背後,李慧詩其實患有先天性貧血症,自小體質較同齡人差,每次高強度訓練後都需要大量時間休息。李慧詩自小家境亦清貧,因在牛頭角下邨長大,被譽為「牛下女車神」,她父親以小販工作賺錢養育三兄妹,小孩們也需要擔任「伙記」,其中李慧詩便是負責賣紙巾。

不過身體及經濟條件未阻李慧詩的單車之路。就讀觀塘地區名校梁式芝書院的她一直活躍於各種運動項目,曾被挑選加入田徑隊,中三時更已獲得香港單車聯會挑選成為運動員,直至會考畢業後,她便正式展開職業單車手的生涯。不過,2006 年一次公路訓練期間,當時 18 歲的李慧詩為了避開橫空出現的狗隻,左手嚴重骨折,因康復情況不理想,三度接受手術後才復出,目前其左手腕仍未能正常扭動,屬輕度傷殘。

當年教練和醫生力勸她退役,但李慧詩堅持訓練,最終成功證明自己仍有資格留在港隊。

倫奧奪銅一舉成名  里奧炒車失牌痛哭

2010 年,23 歲的李慧詩已在廣州亞運奪得一金一銅,打破了亞洲記錄,並在亞洲單車錦標賽贏過兩金一銅,開始嶄露頭角。2012 年,李慧詩首次出戰奧運,但在凱林賽的小組賽僅排第 4 位,經復活賽才躋身第 2 圈,並相繼擊財擊敗立陶宛女將古碧姬蒂(Simona Krupeckaite)和德國「警花」禾高(Kristina Vogel)等對手,最終以第 3 名之姿晉級決賽,成功「衝擊獎牌」,奪得香港奧運歷來第三面奧運獎牌。

李慧詩之後數年愈戰愈勇,創下的紀錄數目一時無兩,例如在 2013 年白羅斯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中,力壓世界勁旅奪下第一名,成為香港首位女子單車比賽世界冠軍,並且得以首次穿上彩虹戰衣,至 2014 年亞運會,李慧詩又再成功在爭先賽及競輪賽獲得金牌。

2016 年里約奧運的獎牌本來已被視為李慧詩的囊中物,她在凱林賽首輪比賽以第一名完成,但卻在次圈賽事發生「炒車」意外。當時李慧詩的手肘與澳洲名將美雅絲大腿碰撞,隨即失去平衡倒地,四年備戰苦練,最終在數秒間化為烏有。李慧詩之後負傷繼續名次賽及爭先賽,最終凱林賽名列第 7,爭先賽則名列第 6 名。

賽果出爐後,李慧詩接受採訪時泣不成聲,表示「當日你問我痛不痛,我個心真的好痛,我覺得傷口沒所謂,我忍到,但我付出了很多,我沒想過一撞就失去了決賽資格。」她當時指,自己用了很多時間去平伏心情,原本相信可以奪得獎牌,但明白比賽就是有不能控制的事,最後決定原諒美雅絲。不過李慧詩之後克服創傷,2018 年亞運會成功衛冕凱林賽和爭先賽的金牌,2019 年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也再成功在凱林賽和爭先賽奪金,成為香港首位取得第二及第三件彩虹戰衣的「雙料」世界冠軍。

年底出被自傳  鼓勵大家「一同捱過」

李慧詩多次在訪問形容,自己其實為人感性,並非外界看上去的堅強,因此自小被身邊家人、朋友稱為「喊包」。2008 年雅加達亞運會後,她入讀香港浸會大學創意及專業寫作學科,並在出版社實習,「傳奇車神」更曾於書展推銷書籍。

她在一次交功課時創作自傳初稿,被老師建議直接出書,及後決定以「傷痕」為題編寫個人自傳,回憶她當運動員十多年來的經歷,及傷痛後怎樣痊癒及有何得著,不過意外花了兩年仍未完成。籌備期間,遇上香港風雨飄搖之時,李慧詩向《體路》表示,希望透過文字為社會帶來一點影響,「當時希望出一本書,用自己的身份與社會分享,其實事情並不是這麼惡劣,希望大家能夠堅持、一同捱過這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