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點電視》製圖

【撰文:Nicole;編輯:麥子、Beth】

《奧林匹克憲章》有言:「運動是與生俱來的人權。每個人應有機會參與運動。」對於任何種族、膚色、性傾向或其他取態,奧運一直秉持著不帶歧視、尊重人權的體育精神,令世界各地的人能在「多元中團結」。2020 東京奧運在疫情陰霾下、經歷一年延期後,在 2021 年 8 月 8 日正式閉幕。賽事歷時 17 日,均為性/別小眾創造了不同歷史性的重要時刻。

性/別小眾運動員的奧運精彩時刻

1. 英國跳水選手湯姆.戴利(Tom Daley)

 
 
 
 
 
 
 
 
 
 
 
 
 
 
 

Tom Daley(@tomdaley)分享的貼文

於 2014 年公開出櫃,有「英國跳水王子」之稱的戴利與拍檔李爾(Matty Lee),以 1.23 分之差打倒賽前的大熱中國選手,勇奪四屆以來首面金牌。作為奧運中較為人熟悉的性/別小眾運動員,戴利在賽後激動地指:「我很驕傲地說,我是同志,也是奧運冠軍!」他更坦言,曾經以為性/別小眾的身份為自己帶來阻礙,但希望以事實證明給所有性/別小眾的年輕人看,人人都有機會實現夢想,鼓勵他們並不孤單。

2. 美國游泳選手埃莉卡.沙利文(Erica Suillivan)

年僅 20 歲的沙利文,在 2017 年痛失患癌的父親不久後出櫃。她於今屆新增的女子 1,500 米自由式中,以 4 秒之差不敵同隊隊友雷德姬(Katie Ledecky),最終以 15:41.41 的成績完成賽事,贏得銀牌。沙利文在賽後記者提問環節上提到,她認為自己是美國人的縮影:「我覺得作為一個亞裔美國女性,同時來自多元文化背景,又是性/別小眾的一員,我能代表很多不同少數社群。」沙利文及後在社交網站上貼文,以獎牌向一眾年輕女性、性/別小眾、以及任何覺得自己在體育界欠缺代表性的人致敬:「我不會令我的社群失望。希望我能令你們感到自豪!」

3. 波蘭划艇選手卡塔爾茲娜.吉爾曼(Katarzyna Zillmann)

吉爾曼與她的隊友於女子四人雙槳划艇項目中,以 6 秒微差獲得銀牌。在完成賽事後,吉爾曼向傳媒感謝她的女朋友,正式公開出櫃。但她坦言,是次並非她首次向傳媒公開她的同性關係,只是相關的報導最終不了了之。她希望藉著這個機會為性/別小眾出一分力,幫助更多性/別小眾:「一些簡單正面的鼓勵,如在社交網站上貼出一張身穿『體育對抗恐同』(Sports Against Homophobia),已經足夠讓性/別小眾們忘記成千上萬的仇恨言論和鄙視的眼神。」

4. 法國柔道選手阿曼丁.布查(Amandine Buchard)

26 歲的布查剛剛在 6 月同志驕傲月,透過紀錄片《我們需要談談》(We Need to Talk)公開出櫃。布查分別在女子 52 公斤柔道勇奪首面銀牌,以及在首次舉行的柔道混合團體賽中獲得金牌。於同一部紀錄片中,她與另外兩位法國奧運選手,包括籃球選手塞利娜.迪梅爾克(Celine Dumerc)、劍擊選手阿斯特麗德.古雅特(Astrid Guyart),一起出櫃。布查提到,自三年前出櫃後,雖然她已沒有跟媽媽說過話,但仍然鼓勵其他仍在櫃內的人勇於接受真正的自己,認為活出真我才是活得好的訣竅。

5. 東加游泳選手阿米尼.福努阿(Amini Fonua)

 
 
 
 
 
 
 
 
 
 
 
 
 
 
 

NBC OUT(@nbcout)分享的貼文

2012 年,福努阿首次以國家代表出戰倫敦奧運,並擔任國家的揮旗手。翌年,福努阿於他就讀的德州農工大學的校園報紙中公開出櫃,而該學校被譽為美國最恐同的大學之一。

於這名單上的其他選手不同,福努阿沒有在奧運舞台上獲得任何殊榮,但筆者在這裡提到他的名字,是因為他是一位已出櫃的同志運動員,而他所代表的東加,正是一個視同性戀為違法、同性戀者能獲判最高 10 年刑期的國家。對於今屆性/別小眾運動員數目大增,他表示難以置信,同時亦感到很開心。「一些恐同或視性/別小眾為犯法的國家,目前卻仍有資格舉辦國際性的體育盛事。我希望透過我們運動員的平台,能宣揚對於人權和性/別小眾權益的基本尊重,讓此成為國家獲得主辦權的首要條件。」

6. 美國鉛球選手拉文.桑德斯(Raven Saunders)

25 歲的美國鉛球選手桑德斯早於中學時期已出櫃,並公開以同志身份生活。作為一個身處美國的非裔女同志,她面對過不同的歧視言論及對待,亦經歷過不同心理健康的關口。這些經歷均促使她在自己的運動員生涯中,致力讓更多人關注這些議題。故此,當桑德斯取得女子鉛球銀牌時,她選擇在此國際舞台上,以行動為一眾受壓迫的人發聲,成為第一位在東京奧運頒獎台上做出抗議動作的選手。事後她表示,她的勝利不只屬於她自己,同時是鼓勵無數的年輕人、性/別小眾、以及正在自殺邊緣掙扎的人。

國際奧委會在今屆奧運前調整了關於運動員抗議的規定,故在本屆東京奧運中,除了桑德斯,亦有其他運動員以各自的方式進行抗議,例如:英國、智利、美國及瑞典女子足球成員在比賽正式開始前集體以單膝跪地,呼籲全球關注種族歧視問題;美國男子重劍團隊三名正選選手戴粉紅色口罩出賽,抗議隊友哈季奇(Alen Hadzic)被指控性侵,卻仍能代表國家出賽等等。

7. 菲律賓拳擊選手奈西.佩特西奧(Nesthy Petecio)

佩特西奧在女子拳擊羽量級決賽中力戰日本選手入江聖奈(Sena Irie),最終贏得銀牌,成為菲律賓第一位贏得奧運獎牌的女拳擊手,打破拳擊是由男性主導的固有形象。賽後,佩特西奧將獎牌獻給教練、家人、一位已故朋友,以及性/別小眾,首次公開出櫃。她表示,對於身為這社群的一份子感到非常自豪:「我不會否認性/別小眾這個身份。無論你的性別是甚麼,只要你有夢想,就可繼續奮鬥努力。」

《G 點電視》製圖

國際奧委會努力締造男女平等奧運會

國際奧委會在今屆奧運特別宣揚男女平等,包括引入更多男女混合賽事、增加女性在整個奧運的決策權、鼓勵各國在開幕進場儀式都派一男一女運動員作為掌旗代表等等。在奧委會的努力下,今屆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參賽比例增至接近百分之四十九,女性決策者佔整體超過百分之三十。

性/別小眾在奧運迎來多個歷史性時刻

除了著重兩性平等,國際奧委會亦表示正致力關注運動員能在不受性別認同或性傾向的歧視下,為國家及個人在運動場上爭取榮耀。其中令人矚目的改變,就是今屆奧運舉重選手、來自紐西蘭的哈伯德(Laurel Hubbard)成為了歷史上首位跨性別選手,讓人更關注性/別小眾在東京奧運的參與度。

根據關注性/別小眾選手的媒體 Outsports 的統計,今屆東京奧運至少有 182 位已出櫃的性/別小眾運動員出賽 ,與上屆巴西里約奧運的 56 位比較,足足增加了三倍。運動員需曾經在傳媒或社交媒體中公開出櫃,或公開宣佈一段同性關係,才能被列入名單中。

在眾多隊伍中,至少有 30 個國家有不少於一名已出櫃的性/別小眾運動員,分別出戰超過 33 項不同項目,當中又以美國有多於 30 名性/別小眾運動員為最多。綜觀整份名單,男女比例為 1 比 8,而女子足球便佔當中的 40 名以上。截至撰稿時間(8 月 8 日上午 11 時),「性/別小眾隊 」已取得 8 面金牌、12 面銀牌、7 面銅牌,在獎牌排行榜排名第十一。

荷蘭女子足球隊中 8 位運動員已公開出櫃(圖片來源:OranjeLeeuwinnen

Outsports 認為,社交平台的盛行給予性/別小眾運動員一個機會與其支持者交流,並公開地分享自己的出櫃生活,令無論社會或運動界對性/別小眾的接受程度均有所提升。創辦人 Cyd Zeigler 表示 ,在進行統計時,有不少性/別小眾運動員更會主動聯絡他們,提出把自己列入到名單當中。

「五年前,比起主動提出被列入名單中,更多性/別小眾運動員會主動要求將自己從名單剔除。如今有這個巨大的改變,正正顯示了他們對於作為性/別小眾的一分子感到自豪,不再認爲這是一個需要隱瞞的身份。」

奧運望能成為日本爭取性/別小眾權益的催化劑

根據名單,當中只有兩位性/別小眾運動員是來自亞洲國家,分別是菲律賓滑板女選手 Margielyn Didal,以及印度短跑女選手 Dutee Chand。作為亞洲主辦國,日本雖然沒有任何已出櫃的運動員出賽,但也藉此機會首次設立「東京驕傲之家」(Pride House Tokyo),一個專門在奧運期間為性/別小眾提供庇護與聚會場所的團體,目標是提升大眾對性/別小眾的關注,並希望以後有助解決性/別小眾在社會受歧視和污名化的情況。

日本現時沒有任何針對性/別小眾的反歧視條例,亦不承認同性伴侶或婚姻關係,令性/別小眾的權益難以受保障。雖然在 2021 年 3 月 17 日,北海道的札幌地方法院宣判禁止同性婚姻屬違憲,但此判決的效力只涉及個別個案,政府當時亦表明不會因判決而改變不承認同性婚姻的立場,可見日本的性/別小眾權益之路仍是充滿難關。

事實上,在成功獲得奧運主辦權後,東京已嘗試從不同方面讓城市符合奧林匹克中的多元平等精神,包括通過一項地方禁止性傾向或性別認同歧視的法律,但由多個民間組織爭取的全國性反歧視法卻一直未被通過。早在今年 1 月,多個性/別小眾組織發起 #EqualityActJapan 運動,促請政府正視性/別小眾在國內的權益。日本性/別小眾立法聯盟執行長五十嵐優里(Yuri Igarashi)亦表示,奧運正正是讓日本通過保護性/別小眾條例的大好機會 ,因而於 6 月敦促政府通過先前承諾的保障性/別小眾權益的全國性法案,讓日本身為主辦國能真正體現奧運精神。

 

原刊於《G 點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