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決定港將薪金 競走代表程小雅 出戰奧運後 月薪減至一萬多
港隊在今屆奧運取得歷來最佳成績,以六面獎牌作結。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立即提出五項支援體育發展措施,但更令人關注的是現時運動員的待遇。體院奉行精英資助制,運動員的薪金是依據其比賽成績而定,一次比賽分分鐘決定翌年薪酬。《立場》訪問了出戰東奧的兩名港隊代表,首名港隊競走代表程小雅,2013 年起合資格成為體院兼職運動員,當時她的月薪只有 3,000 元,她在 2019 年亞錦賽得第 3,人工曾躍至 2 萬 6 千元。雖然她今次能出戰奧運,但因未有奪牌,來年薪酬卻會減至一萬多,她慨嘆「其實我合資格參加奧運都可為港拎到分數……奧運係好難去到,我都要支持我家人,同埋我都要買件衫著」。另一名港將風帆鄭俊樑就指,最希望的是改善訓練基地的支援,因為以往都是借航海學校的基地,要與他人遷就時間用設施,往往未能在黃金時間出海訓練。
曾兼職月薪 3,000 元
根據體育學院的精英訓練資助準則,以奧運項目為例,如運動員只符合最低要求,國際成年比賽中名列前 3 分 2 名次,就屬「成年隊(Senior squad)」,全職月薪 7,130 元。首名港隊競走代表、34 歲的程小雅指,她 2013 年成為合資格的體院運動員時,兼職月薪只有 3,000 元,翌年轉全職就人工翻倍,有 6,000 元。她及後 2017 年在亞錦賽得首 2 分 1 名次,晉身「精英丙(Elite C)」,但人工只有 11,000 元,幸好有田徑總會再資助。
出戰奧運人工只有一萬多
直至 2019 年,她首次在亞錦賽奪銅牌,翌年就升至「精英乙 +(Elite B+)」,月入約 26,000 元。今次她千辛萬苦取得國際最大賽事 — 東奧入場券,首次出戰女子 20 公里競步賽,就在 58 名選手中以第 35 名完成。但她得到的回報卻有減無增,因為她未有奪牌,只計她成功取得奧運會參賽資格,所以來年的薪酬減半有多,只有每月 11,520 元。
程小雅:奧運係好難去到 點解得 Elite C?
程小雅初成為體院運動員時,在美國在學,她指當時靠每個月數千元生活「梗係唔得」,是依靠美國頒發的獎學金才可生活。她指做運動員當然非為金錢,但選手本身在田徑項目很難奪牌,在現時的精英資助制下,「咁耐以來只得(跨欄代表)呂麗瑤在亞運拎牌,去到 Elite A」。她慨嘆指「其實我合資格參加奧運都可為港拎到分數,點解得個 Elite C,不是 Elite A?奧運係好難去到」,她指自己都要支持家庭開支。她補充體院負責她所有的交通費、住宿及膳食,但「我都要買件衫著」。
滑浪風帆鄭俊樑 最希望改善訓練基地
出戰滑浪風帆的 27 歲港將鄭俊樑,在東奧總排名 13,他指「全部人第一年(人工)都唔 ok,但我好彩第一年成人賽拎冠軍,變相起跳點快同高啲」。鄭俊樑見過有運動員一受傷,無法出賽,翌年人工受到影響,「有啲會唔做運動員,會經歷低潮,唯一保障係醫療有承擔」。他指現時薪酬難以吸引新人入行,又假設一名無突出成績的運動員,工作 6 至 8 年,才達到大學生首 2 年薪金水平,「好老實喺運動界,打份工好搵過運動員,每一個運動員都有咁諗過」。
不過,對他而言,改善訓練基地支援才是最重要。鄭俊樑指,每次風帆訓練都是借航海學校的場地,出入都很多限制,加上愈來愈多人接觸風帆,令他們訓練空間減少。他舉例,在暑假要與他人遷就時間用設施,錯過在黃金時間,即早上較有風的時候出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