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將於9月16日開始。(大館提供)

流浪貓、鄉下話、網上遊戲、花崗岩⋯⋯都可以變成創作。大館昨日(8月10日)公布新一季「表演藝術季:SPOTLIGHT」的藝術節目,當中不少正正就是借這些生活素材展開創作。

大館表演藝術主管錢佑指,推廣表演藝術,必須考慮觀眾,「要將表演藝術與觀眾拉上關係,讓觀眾感受到演出與自身息息相關。」錢佑續指,大館跟本地藝術家合作,一般會維持三年,希望提供較長時間的支持,令藝術家可以對表演藝術持續進行有「跨度」及「深度」的探索,而今次參與表演藝術季的藝術家,有不少都已非首年合作。

錢佑指,推廣表演藝術必須考慮觀眾。(大館提供)

舞蹈劇場中與貓共舞

其中,舞蹈家梅卓燕將她及貓咪的故事創作成《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放上舞台。梅卓燕分享時提到,很多年前在街上遇見一團毛茸茸、灰灰白白的物件,原以為是件爛冷衫,細看才發現是一隻被遺棄的貓咪,當她抱起貓咪時,貓咪還會不斷用貓掌撫摸她的臉。

當貓咪去到獸醫診所,很快就被斷定有嚴重的貓感冒,而且雙眼發炎,獸醫建議「put to sleep(人道毁滅)」,梅卓燕形容當時她、獸醫及貓咪「你眼望我眼」,最後還是決定嘗試治療一個月,貓咪活下來,變成與梅卓燕同居的「盲豬」。

盲豬早年已離世,但梅卓燕說多得這位「貓老師」,令她開始照顧社區裡的流浪貓,在街上會特別留心,因為「很怕錯過與盲豬一樣在求救的貓咪」。梅卓燕笑言除了人以外,她接觸得最多的,應該就是貓,剛好盲豬在她上一部《日記》系列創作已經出現,她覺得或是時候以創作細說多年來照顧流浪貓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亦將反映出城市的變遷。

舞蹈家梅卓燕將她及貓咪的故事創作成《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放上舞台。(大館提供)

歌廳唱談香港精神

城市變遷,香港再現移民潮,若然問離去的港人,他們的「鄉下話」是甚麼,或許就是廣東話;但對於上一代來自五湖四海的港人,他們的「鄉下話」又是甚麼?或許是潮洲話、上海話、台山話⋯⋯

藝術家伍宇烈、盧宜均及劉榮豐聯手創作《撈鬆》,以上一代人的鄉下話出發,透過cabaret(歌廳)演出,邊演邊唱不同的故事,與觀眾一同思考「家、香港人、香港精神」這些字詞的含意。

藝術家伍宇烈、盧宜均及劉榮豐聯手創作《撈鬆》。(大館提供)

盧宜均接受立場訪問時提到,今次的創作與唱談兩文三語現象的《Tri家仔》有類同之處,都會透過不同的人及故事,向觀眾傳遞多種看法。而她與劉榮豐在記者會上演出《撈鬆》其中一首歌,則是取自劉榮豐的個人經歷。

這首歌全程以潮洲話演唱,歌詞中的「人是鳥、鳥是人,今天在這、明天在那」正是劉榮豐媽媽的口頭禪,以往他在澳洲留學,與當時身在香港的媽媽通電話,媽媽不時都會這樣說,劉榮豐直言鄉下話可以是家人間的連繫。伍宇烈接著說,若從功利角度出發,或許只需學英文與普通話,但誠如劉榮豐懂得以潮洲話與媽媽溝通,兩人的關係會因而變得更親近,「你會有feel home的感覺」。

盧宜均與劉榮豐演出《撈鬆》其中一段。(大館提供)

團隊透露,仍在創作節目的主題曲,這首歌以「Made in Hong Kong」為主題,會談及「怎樣才算是香港人?甚麼是香港精神?」等問題;至於這些問題的答案,伍宇烈則說難以概括地用幾句表達,認為「所有地方都好多texture」,但希望演出能幫助觀眾思考這些問題。

除了上述兩個節目,「表演藝術季:SPOTLIGHT」還有多個源於生活的節目,如探討香港人如何定義幸福的《幸福家庭與狗》、由五位旅居英國的香港創作人、因想念香港而創作的《痴線一分鐘》等。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

日期:2021 年 9 月 16 日至 10 月 17 日
地點:大館(中環荷李活道10號)
詳情:https://bit.ly/3jLbX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