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中立的瑞士是怎樣煉成的?
【文:歐聞內望 Perspicacité Européenne Europäische Einsicht】
作為全球公認中立國的瑞士,以擁有雄厚資金的銀行業、救急扶危的國際紅十字會、圓滑的外交技巧,以及驍勇善戰的軍隊聞名於世,其獨特的邦聯與直接民主制度,更是全球絕無僅有。這權力由語言種族各異的各邦平等分享的邦聯制度,使維持中立成為了瑞士獨特的政治文化,奠定了其獨特的國際外交與金融地位。訂立這獨特邦聯制度的,則是源於 730 年前由三個森林邦簽訂的《永久同盟誓約》(Ewiger Bund der Drei Waldstätten),瑞士也因此以誓約簽訂的日期 8 月 1 日仍為立國之日。
曾經的瑞士高原,由神聖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um Sacrum)所統治,被稱為「森林邦」的烏里(Uri)、施維茨(Schwyz)及下瓦爾登(Nidwalden)獲得神聖羅馬帝國予以自治特許狀,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自主性最高的地區。可是由於本來賦予森林邦自治權的基堡王朝(von Kyburg)覆亡,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一世(Rudolf I)駕崩,擔憂前途問題的森林邦居民,為了確保自治權不受影響,故決定簽訂《永久同盟誓約》互相協防,不只確保了三個邦之間擁有共同貿易利益,更確保三個邦能共同抵禦外敵,命運自主。三個邦之間擁有自身的仲裁制度,在不受外國法官的影響下自行審案,殺人者死縱火者驅逐,在刑事司法貿易軍事上皆「齊上齊落」,儼如一體的同時仍保有自身文化與政治,三邦平起平坐。自這三個邦結成同盟後,周邊包括蘇黎世在內各邦也紛紛加入這一聯盟,使整個邦聯逐漸壯大,權力及財富快速增長,以瑞士邦聯(Eidgenossenschaft)之名一直到活躍至 1798 年被受大革命影響法國人扶植的赫爾維蒂共和國(République helvétique)取代為止。
雖然瑞士邦聯歷經政權轉變,一度被打算中央集權的赫爾維蒂共和國取代,但瑞士人對為這一外來政權出外征戰有所抗拒,亦不滿意其中央集權主張,故不到五年在拿破崙出面下讓瑞士重獲獨立,繼續行邦聯制直接今天。19 世紀的瑞士雖然因法國大革命的餘波而出現邦之間的對立與內戰,但最後大家仍協商出聯邦兩院制度,以及引入公投制度,讓各邦仍能以邦聯的方式維繫在一起。自此,瑞士便成為了現今的模樣,且一直能在戰亂中保持中立。
雖然,瑞士的邦聯模式及直接民主制為人稱羨,但其制度的建立出於其歷史及地緣政治的獨特性,難以為其他國家所複製。崎嶇的山地地形不近貿易興旺的河邊海邊,使各邦只能互助才能保障大家得到足夠的貿易,得到最大利益。不過也借助於其地形,使得瑞士如同天然的堡壘,易守難攻,想得到瑞士施行中央集權制度的歐洲列強難以攻進瑞士,故瑞士因此避開了戰禍,得保永久中立,發展其因中立國地位而生的金融及醫療產業。瑞士能有現今的成就,可說是得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