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提出過「忠誠的廢物」論的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今日在《明報》撰文,指香港反對派以街頭政治加上選舉,以實現「完全自治」的「謀劃」落空後,香港開始出現延續「攬炒主義」的「選舉攬炒主義」,以不參選、不合作、不妥協、阻止他人參選、「破壞選舉」作基本行動策略,最終目標是煽動對新選舉制度的政治抵抗。他又指,反對派在國安法下會以隱蔽手段繼續勾結外國勢力,製造香港「民主已死」的「假象」。

田飛龍在文章指,「選舉攬炒主義」是香港新選舉制度下,香港反對派「選舉不合作」與「選舉破壞」的政治思潮及行動路線,政治精神上延續了修例風波的「攬炒主義」,是消極的公民抗命,以不參選、不合作、不妥協、阻止他人參選、「破壞選舉」作基本行動策略,最終目標是煽動對新選制的政治抵抗,破壞香港「民主重建」與「社會和解」,並且繼續煽動對「一國兩制」與新制度的不滿和污名化,勾結外部勢力制裁香港,但因為會「忌憚」國安法而以更隱蔽手段,將抗爭轉入秘密狀態和地下,並以反對派政黨的「政治消亡」為代價,製造「香港民主已死」、選舉是「清一色」、香港進入「一言堂」的輿論和亂象,對抗中央的全面管治權。

田飛龍聲稱,「選舉攬炒主義」和「全面政治攬炒主義」不同,是一種退守後的再抵抗,之前的攬炒是積極進取路線,試圖奪權,如今的選舉攬炒主義已經喪失奪權預期和政治進取意志,變為純粹選舉不合作與選舉破壞,當「破壞就是一切」成為香港反對派集體意識,在香港建設「忠誠反對派」的目標就會落空,是香港民主「至暗時刻」。

他又認為「選舉攬炒主義」有相當政治勢力甚至選民支持,未來的三場選舉面臨的攬炒風險和壓力不宜低估,亦證明反對派要轉為「忠誠反對派」政治難度極高,因為他們有「不忠誠基因」,源於「反大陸」歷史情結、外部勢力控制等,加上領導層自大、自私,以一黨或一己私利凌駕國家安全、香港法治與民主前途之上,加上香港青年本土派領袖「學養不足,挾洋自重,醉心本土」,造成香港民主派疏離抵制新選制,選舉攬炒變成「絕望而可悲的最後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