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或充滿壓迫,仍可保持自由之心;極權能管控形體,卻剝奪不了希望。黎明之前,最是灰暗,但黎明的想像,團結了眾人,讓那道光芒,劃破亂世。

1997年,羅貝托·貝尼尼自編自演 La vita è bella,台譯《美麗人生》、港譯《一個美麗的傳說》,取材二戰時期的猶太人悲劇。與別不同者,電影以喜劇的輕快、浪漫道出,即使再苦痛,人生仍能綻放美麗。

單看電影上半部,猜不出後來的沉重。男主角基度,移居城鎮,遇上美女朵拉,看似誇張的偶遇、巧合,並不令觀者突兀。皆因現實或許不能,但電影自成敘事。

由開幕那輛失控的車,被人誤作高官,奠下電影基調,主觀大於客觀的風格。這也源自主角陽光、機智,友人引用叔本華「意志決定一切」,感性世界的主人。

基度在戲院唸咒,等待朵拉的回首。朵拉口誦願望,希望主角有乾淨的帽子,剛好被偷換帽的人經過,再度交換。訂婚宴蛋糕的誇張,騎馬奪人也不奇怪。

內外都和下半部,猶太集中營的劇情互相連繫。即使最光明處,背景早已暗含極權肖像;猶太人的馬,塗上綠色,標記猶太馬;小學請來官員,宣揚種族優越主義。

夢幻的家庭之愛,逃不開被集中營拆散。朵拉堅持要登上火車,軍人冷酷目送。紳士叔叔,在毒氣房眼見,女軍人跌倒,他伸手相扶,對方卻絕無半點謝意。

基度遇見,過去曾經以謎語相交的醫生。集中營的軍人,到基度道出昔日謎題,醫生才憶起他,讓他當待應。但這不為相助,無情單純的,只想讓基度,幫他再解一題罷了。

納粹極權的非人化,如何保持希望?基度用他一貫的想像,為兒子創造故事,從搭上火車那刻,告訴他出發旅行,站在德州軍官旁,高聲講解遊戲規則。

只要能夠取得一千分,就能勝出比賽,不能讓軍人發現,才可奪得坦克獎品。基度再勞累,都未曾絕望,讓兒子歡樂;偷用廣播,傳遞音樂,令朵拉安心微笑。

基度負上重擔,那一幕呼應開首的霧。抱著兒子前行,迷路,忽現衣服高山,那是毒氣房死亡的遺物,象徵無數死亡。基度目瞪口呆,而兒子,正在美夢之中。

德國納粹即將戰敗,基度叫兒子躲起來,躲在箱子,遊戲到了終局,快要勝出。基度被軍人持槍驅趕,仍對箱中兒子單眼,像之前一樣,大步邁前,揚起生命最後的光。

基度對朵拉唸咒,同樣令軍犬離開箱子;那頂帽子的巧合,與盟軍坦克來到相似。朵拉、兒子的驚喜,屬於主觀賦予的美麗人生,讓兒子不對世界絕望,讓我們想像希望。

 

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