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雲南一批大象向北長征 1,300 公里成為熱話,令人懷疑牠們是「迷途小羔羊」。不過,牠們的已滅絕遠古親戚同樣也會在其一生不斷遊走於地表。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更指,一隻 28 歲長毛象曾經在 1.7 萬多年前的冰河時代,幾乎圍繞地球行了兩圈。

團隊分析了一隻長 1.7 米、有 1.7 萬多年歷史的雄性長毛象象牙中的同位素比例,以了解其一生的去向。當時,長毛象主要在白令 (Beringia) 地區的廣闊草原活動,該地區包括現今西伯利亞苔原、阿拉斯加冰層與分隔兩地的的海底。

有参與研究的阿拉斯加大學古生物學家 Pat Druckenmiller 解釋,就像樹的年輪每層象牙都記錄了長毛象生活的每一頁,情況如寫日記一樣。

為了破譯這本「日記」,阿拉斯加大學的團隊分析了約 340,000 個鍶 (strontium) 同位素測量值,這些鍶同位素是長毛象從食物和環境中吸收至象牙中。

長毛象牙的橫切面,藍色色素是為顯示象牙的生長層。 Credit: JR Ancheta/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團隊表示,鍶同位素之間的獨特比率,即鍶-87與鍶-86 ,提供了幾千年都幾乎無變化的地區位置指紋;而阿拉斯加的同位素地區位置數據是由囓齒動物的牙齒繪製,這些囓齒動物通常一生都停留在同一位置。

團隊將來自該長毛象牙的鍶和氧同位素數據與囓齒動物牙齒同位素繪製的地圖進行比較,從而取得長毛象活動的資訊,準確度更可高達知道牠們每一周去過哪裡。

另一有参與研究的阿拉斯加大學古生態學家 Matthew Wooller 指,現時仍不清楚長毛象會否有季節性遷徙,但數據顯示該隻 28 歲長毛象一生曾到過阿拉斯加許多地方,考慮到該地區遼闊,他認為長毛象活動非常神奇。

團隊發現,該長毛象在其生命不同階段經常光顧不同的地區。象牙尖的 10 厘米表明牠在阿拉斯加內陸的育空河流域度過了生命的第一年,並且無太多移動。

然後 2–16 歲之間的少年階段,長毛象在更大範圍(下圖黃色區域)活動,此後的象牙鍶同位素顯示出更大的變化,距離幾乎是地球圓周的兩倍。活動模式也很類似於現代象群:年輕的雄象會跟隨大隊,但長大後會脫離原本族群,更廣泛地自由活動。

該 28 歲長毛象一生的活動地圖 Credit: Wooller, M.J. & et al. (2021).

該隻長毛象在阿拉斯加北部山坡的一個小地區度過了生命的最後數年,可能最終餓死,其頭骨、兩隻象牙與下顎在 1.7 萬多年後才被人類發現。

此前,曾有多個研究指最後一批長毛象在 4,000 年前滅絕前出現「基因崩潰 (genetic meltdown) 」,限制其只能於較小的島嶼上生活,相比是次研究的雄性活動能力有限得多。不過, Wooler 的團隊推測,白令大陸島長毛象的廣泛分佈可能使牠們容易受到更多壓力的影響,例如氣候暖化、人類獵殺等,這些壓力可能導致長毛險加快滅絕。

Wooler 補充,北極現正出現很多變化,學界可以利用過去來了解今天和未來物種會如何發展。

來源:
Science Alert, An Ancient Woolly Mammoth Trekked So Far, It Could Have Circled The Globe Twice, 12 August 2021

報告:
Wooller, M.J., Bataille, C. Druckenmiller, P. & et al. (2021). Lifetime mobility of an Arctic woolly mammoth. Science 13 Aug 2021: Vol. 373, Issue 6556, pp. 806-808. DOI: 10.1126/science.abg1134

文/Alan Chiu